这是杨光权在工作室中(7月22日摄)。 今年50岁的杨光权,自幼跟随家中长辈学习打铁技艺,对手工制品充满兴趣。他年轻时干过铁匠,做过买卖。2013年,他萌发了制作金属工艺品的念头,便重新拾起打铁锤,用着老技艺,做起新产品。 走进杨光权位于长春市巴蜀映巷文化商业街区的工作室,栩栩如生的盔甲勇士、精致的金属摆件让人应接不暇。杨光权认为,若要生存,便必须谋求创新,这样才能既守匠心又保生计。“铁艺的苦是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你看不见的地方。而展现给人们的作品,必须是更符合时代,老百姓更喜闻乐见的形式。” 经过多年经营,如今杨光权的金属工艺品已获得许多人的喜爱。效益越来越好的同时,他还发起了一个草根艺人的合作平台,吸纳了近百位手艺人,涵盖剪纸、刀画、木雕等70多个手工技艺门类,由平台负责为工艺品找市场,让手艺人能够更专心于创作。 “在当下这个时代,手艺人更需要顺应生活,在坚守中创新,这样才能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真正传承下去。”杨光权说。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