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成绩单。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中国毫不动摇地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眼下,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所以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国内而言,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怎么友好的背景下,政府如何披荆斩棘突出重围、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是否有效、发展现状如何了等,国人同样对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充满了期待。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6.4%的增长率呢?下面谈谈笔者的浅见。
理性全面看增速。6.4%的增速是高的、正常的和是不易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经有过到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事实。这些年来,我们的增速放缓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跟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相比都有所回落。于是,有人焦虑,中国的经济是不是在走下坡路了?国外更是敏感,特别是见不得中国好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速一有波动就唱衰中国,戴有色眼镜看人。
其实,6.4%这个增速在全球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更是大大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同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8年已经突破了90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要有6.4%的增长速度,是很难的,当然也是高速的。这个数值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预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的合理的区间内的;是我们主动地在不唯以GDP论英雄、重视优质发展的理念下主动下调的;也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的背景下取得的。
优质高效喜增速。从数值看,是中国经济一季度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是“开门红”。但是,看经济增长,我们要看数值,更要看“性价比”,看质量,比如,如果片面依靠房地产、科技含量低或者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来刺激经济发展,那么,这样的增长无疑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引鸩止渴。
从一季度经济增长情况看,多项数据超预期,经济增长是优质高效的。我们来看分析,农业方面,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方面,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服务业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7.3%,比第二产业高18.7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3%,高于第二产业24.4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发展信心有所增强;等等。这些成绩是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的前提下取得的,而且是从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兼顾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所以是这样的增长是良性的、喜人的。
刺激消费稳增速。思危方能居安。如前所述,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内,增长是优质的,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经济与国际上有千丝万缕联系,而眼下,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有所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因此,6.4%的速度来之不易而且变数大,若要稳定,任重道远,需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稳增长方式很多,如“提效”“加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社保费率等。笔者从一普通消费者的体会认为,刺激消费促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增速大有可为。根据本人体会,现在不少民众手里有钱,但是不敢花,就是为了“后顾之忧”,包括“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孩子的教育、住房、养老等,都需要花钱,所以要存钱备用,不敢花。
所以刺激消费,就是要让民众敢于花钱,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具体就是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措施,如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挖掘潜力,壮大旅游产业。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学生在家门口有优质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看病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等等。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