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昨天是绍兴第一个古城保护日,当天上午,越王城广场开展了一系列古城保护主题活动。市领导盛阅春、傅陆平、孙哲君、徐青松等参加活动。几百名市民群众也怀着对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园的深厚感情,参加了主题活动。
“保护绍兴古城,守护共同家园”“留住古城记忆,保护文化遗产”“以世界遗产标准保护利用古城”!在古城保护倡议板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与会代表和市民们也纷纷在倡议板上签名,表达了人们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责任和信念。倡议板上,“以世界遗产标准保护利用古城”一行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古城风姿、古城风貌、古城变迁、古城生活……昨天上午,由市名城办和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古城摄影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展出,盛阅春详细观看了古城摄影作品展,他勉励绍兴摄影家拍出古城的美感和品质,拍出古城美好生活,以自己的镜头,记录好古城的历史。
活动结束后,盛阅春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协调解决古城保护利用的相关问题。他要求市名城办注重统筹、注重谋划、注重自身建设,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绍兴古城是2500年来至今城址未变的珍贵古城。自今年1月1日《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实施以来,绍兴加大了古城保护利用的力度,我市专门成立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名城保护办公室,市、区两级党委政府聚焦保护、传承、利用千年古城,勠力同心、齐抓共建,构建起“一套机制、一张清单、一个基金”,古城保护利用工作迈入常态化、专业化、制度化轨道。
目前,绍兴古城保护利用项目涉及总投资150亿元,阳明故里整体开发、古城北入口提升、鲁迅故里台门重建、蔡元培广场改造、风越里等一批古城保护利用项目正扎实推进;绍饭二期、市中医院、老汽车站、震元堂等第一批地块征收工作顺利推进。绍兴正以实际行动,保护、利用古城,以着力将古城打造成可看可游可以休闲体验、能留得住乡愁、人人向往的世界级古城活化样板,让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新闻:古城保护有了数字化“大脑”
8.32平方公里内古城现状、风貌、格局和建筑风格“一览无余”
本网讯 一个利用数字孪生、物联网、云计算、实景三维、大数据等新型的信息技术搭建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将成为绍兴古城保护的“大脑”,它将成为古城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和提供决策服务的“高参”。
昨天上午,在绍兴市名城办,工作人员用鼠标轻点古城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查看古城保护对象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风貌、室内情况及其过去保护状况等一一显现。绍兴8.32平方公里内古城现状、风貌、格局和建筑风格等,以及古城内每个保护对象的情况都能一一查询。
古城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是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根据《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要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精细管控”,以世界遗产标准保护利用古城,经两个多月的开发制作,目前基本成形。
古城保护信息系统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古城全方位、立体式的数字化保护,从古城的数字化扫描、保护对象资源的管理和风貌格局保护等角度,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数字化保护体系。另一方面是对古城风貌的数字化管控,从全城建筑高度、视觉走廊等宏观尺度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等微观尺度,构建了信息化、体系化的风貌管控手段,用数据服务全城风貌恢复工作。
古城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可实现绍兴古城的数字孪生复制,实现对绍兴古城资源的统一汇总、展示、查询、管理,对古城历史和保护对象“心中有数”。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古城空间资源、行业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人文资源的融合与管理,建立基于一张图的古城保护管理、运营、修缮机制,形成全面完善、可执行、具有前瞻性的保护措施。这能极大提高政府部门对古城的管理水平,实现绍兴古城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主任徐觉民告诉记者,市名城办将进一步丰富相关数据资源,建立权威规范的古城保护名录,扩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特色风貌带等资源数据,建设完整的古城利用资源,还将对接大数据局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资源的交互共享,完善规划设计、公共服务等模块内容,还会考虑开发延展功能,比如将视频监控、水质监测等实时数据接入,加强对古城的监督检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