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准备,6月底,越城区16个乡镇(街道)都已按照标准建设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全覆盖。“通过重心下移、关口前置,镇(街)的综治工作平台就可以受理所有的劳动争议纠纷,在基层就构建了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越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吕越红说。
随着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辖区内劳动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如何实现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化解,不断提升基层纠纷化解能力,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是摆在越城区面前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越城区创新构建“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劳动纠纷化解新路径。其中“1”是指人社部门劳动纠纷调处力量,包括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仲裁派出庭等;“X”是指司法、公安、工会、住建等部门(组织)劳动纠纷调处力量。同时,越城区还将劳动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各镇(街)“四个平台”的综治平台建设,打造“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三位一体”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多元方式、多元平台共同参与化解,实现了对内整合资源、对外联动办案,推进了劳动维权“最多跑一次”。
“此前,一建筑公司与十多个工人发生劳资纠纷,其中有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人事争议,也有与超龄劳动者产生的劳动报酬等问题,情况比较复杂。中心成立以后,我们联合综治办等部门,与业主方、包头公司一起坐下来,进行了调解,很快化解了矛盾。”陶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元化解中心的成立更贴合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也提高了劳动争议处理效率。
建设乡镇街道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也是开展“三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今年6月以来,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分组到每一个镇(街)实地查看指导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建工作,并通过钉钉、微信、电话等方式对各镇街进行实时指导。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转入仲裁程序,确保劳动纠纷依法及时处理。针对欠薪案件的处理,则建立“调解仲裁快裁快审”制度,优先立案处理,受理的欠薪案件均在时效内百分之百办结。
目前,全区16个镇(街)都已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纳入综治平台,建立了重大劳动纠纷应急联动、劳动纠纷一窗受理分流处理等相关工作制度,增设或规范了劳动纠纷调解室、接待受理窗口、指引标牌等。今年上半年,全区各镇(街)调解处理案件14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20%,及时化解了各类基层劳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