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暑假,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生会的“70年•70村绍兴诸暨实践团”奔赴乡村,以最饱满的热情实践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了本次实践,通过团队成员“脚踏实地”的实践,真正挖掘、发挥大学生在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
本次实践,实践团将“非遗传承”、“红色精神”、“乡村振兴”作为三个主题,分别前往诸暨市不同村落进行调研,共计调研10个村。
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草塔篇
实践队首先前往的是以“草塔抖狮”闻名的朱家村。据了解,“草塔抖狮”是草塔镇朱家村前店自然村特有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它源于清朝,不但可享于艺术观赏, 也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是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实践队有幸拜访了国家非遗草塔抖狮的传承人赵伯林先生,他带领同学们参观草塔抖狮展览馆,深入了解抖狮的历史与发展。他告诉队员们,一次次演出所需要的抖狮道具都是由他亲自制作,亲自上色。当队员问到他想何时结束抖狮生涯时,他只道了句:“等做不动了为止。”这一句话深深地烙在了实践成员的心上,感受到了文化手艺传承人坚守与敬业的工匠精神。
紧接着,实践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站——屏坞村。抵达没多久,实践队便观看了屏坞村的制酒工人为队员们亲自演示的制酒工序。晶莹醇香的青山烧酒,凝聚的是最珍贵的非遗文化。
除此,屏坞村还以泥塑手艺闻名。但在与泥塑手艺传承人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因泥塑较低的经济收益逐渐放弃这一手艺。可见,较低经济收益是非遗泥塑技艺传承的阻碍之一。
聊着聊着,一个可爱传神的泥人便在他的手中诞生。这看似简单的小娃娃,却包含了手艺人夜以继日的苦练,这是作为非遗技艺所特有的品质。队员们认为非遗传承,不仅需要传承人的坚持,更需要全社会对于非遗的肯定与帮助。
红色耀中华,风骨传后人——上余篇
上余村的求恩琴村嫂为实践队员循循讲述了红色村嫂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战争时期的红色娘子军,再到护河嫂,再到现时代的红嫂。她们的职责也从最初的站岗放哨送亲人上前线,到后来的河道护理又到了现在的监督村民垃圾分类、化解家庭矛盾、美化环境……虽然队伍的名称变了,但她们的初心不变,一抹抹亮丽的“红色”始终晕染着上余村的天空。
实践队还来到了兴隆村——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部长周煦明少将的故乡,并拜访了周煦明少将的父母。
实践队随后前往西畴村、枫源村,学习两村蕴含的“枫桥精神”。“我们的文化大礼堂做到了,地上有文化、墙上有文化、灯上有文化,甚至凳子上也有文化!” 枫源村的赵书记自豪地向我们说道。通过交谈,实践队员意识到,正是这样有活力的文化精神才支撑了村落的蓬勃发展,更加明白了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对社会之重要。
迈入新世代,打造新家园——上下文篇
上下文村党支书记杨七明告诉实践队,2010年上下文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将近400亩种植蓝莓,涉及农户300多家,打造了蓝莓精品产业园。现在,蓝莓产业已经成为了上下文村的支柱产业。
同时,实践队员也集思广益针对如何更好扩大当地蓝莓产业、提高蓝莓知名度等问题,依据各自的专业知识梳理出完整思路,向村支书提出了建议方案。
除了振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上下文村对村容村貌也进行了大力度整改建设。据了解,2008年建设新农村以来,村两委就根据工作进度对生活污水处理池,垃圾站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环境卫生已明显好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肯定。同时上下文村积极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注重日常保洁工作,成立保洁队伍每天对公共场所,主要干线进行卫生打扫,垃圾清理。村委会也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宣传教育村民提高环保意识,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高。这也是上下文村能获得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的重要原因。
本次实践,实践队走访朱家村等10个村,深入了解“非遗传承”、“红色精神”、“乡村振兴”这三方面在目前基层村落的传承体现,同时也了解了乡村在自治、德治和法治方面的实施现状,让同学们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今后同学们投身祖国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