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张清海,1949年11月11日出生,中国轻纺城经营户。
第一次见到张清海,他正在中国轻纺城市场的门市部忙活,整理新到的面料样品。只见他身板笔直,走路虎虎生风,说话声音洪亮,精神十足。说起自己的生意经,他来了兴致,脸上洋溢着骄傲:“我虽然大字不识几个,生意做得可不差。”
张清海是柯桥较早的布商之一,与一块布打了27年交道。改革开放不久,乡镇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他是当时柯桥区双梅乡乡办企业的员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绍兴县大力扶持纺织产业,中国轻纺城市场建成开业,涌现了一大批卖布人,张清海也成了其中一员。1992年,他从乡办企业辞职,在中国轻纺城东市场租了一间门市部,做面料生意。
面料种类众多,张清海只选择人造棉。他从坯布厂选好布料,再送到印染厂染色,成品卖给客户,整个过程由他一手负责。为了把控产品质量,他三天两头跑印染厂,与工厂负责人和染色师傅沟通对接。“虽然产品、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但越简单精力越集中,越能专注,把产品做精做好。”张清海说。
张清海做生意不仅“专”,还有点“拙”。创业初期,为了开拓客户,他想了一个笨办法:每当有客户过来,无论生意谈没谈成,他都要自掏腰包请人吃饭。一开始生意没做成几笔,餐饮费却花出去不少,引得旁人暗暗笑话。可随着时间推移,张清海的朋友多了,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还和俄罗斯的客人做起了生意。张清海说:“做生意最重要的一个字是‘诚’,诚信的‘诚’,也是真诚的‘诚’。”
这一番待人接物的理念,是他年轻时在部队学来的。他幼时家庭条件差,只读了半年书,5年部队生涯虽短,却让他受益匪浅。他到过缅甸、老挝,给首长当过警卫员。“部队要求我们真诚地为党和人民办实事,所谓商场如战场,也是一样道理。”
历经27年,中国轻纺城日益蜕变发展,留下来的老卖布人已经十不存一,张清海却坚守了下来,生意一直不错。这两年,他慢慢将生意移交给儿媳妇,自己则时不时约上几位老战友聚会、旅游。
张清海笑称自己是“解放牌”。他出生那年,新中国成立;出生那天,是空军建军节;年轻时又当了兵,入了党,与“解放”二字缘分颇深。正是这样的缘分,让他对部队生涯有着很深的情结。“我们打算趁着还能走,把当年打仗时走过的地方再重走一遍,看看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张清海说,这两年他们已经到朝鲜、老挝、越南、柬埔寨旅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