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共青团浙江省委、省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19年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落幕,诸暨市的红枫义警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省54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绍兴唯一获金奖的志愿服务项目。
从最初的30人到如今3000多人,从1支队伍发展到153支队伍,不到2年时间,诸暨义警已成为诸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日前,记者走进诸暨,探寻这支队伍背后的故事。
从副业到主业
6月27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陈荣周,脱下身上的红马甲。妻子正准备将红马甲拿去洗,被他叫住了:“等等,我晚上还要穿。”
陈荣周是诸暨市枫桥镇红枫义警工作室的负责人。工作室成立近两年来,他每天都去镇上巡逻,风雨无阻。
晚餐刚吃完,陈荣周就打开“红枫义警”微信群。“晚上3组队员,第一组巡逻,第二组到会场做安保,第三组负责帮扶矫正人员。”他与微信群里的队友一一确认了晚上的任务。
走之前,陈荣周从家里的杂货铺拿了个灯泡。自从当了义警,家里的杂货铺就再也顾不上了,全交给了妻子袁忠英打理。
陈荣周只是诸暨义警队伍的一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热心大哥,把“副业”当“主业”,一头扎进了志愿服务中。诸暨市陶朱街道工业新城义警协会会长朱永建,原是一位“袜老板”。今年3月,工业新城派出所整合朱永建所在社区的志愿者团队成立新城义警队伍,包括朱永建在内的近50名社区志愿者都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义警后,大到各种活动的安保任务,小到小区老人遗失物查找,他从不缺席。妻子一开始也埋怨,说他连家都不要了。后来,朱永建拉着妻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慢慢地,妻子也理解了。如今,为了更好地投身义警事业,他还把袜子的生意托朋友照看。
从单项到全能
在诸暨工业新城,在朱永建的带动下,快递员、外卖员、企业工人、个体工商经营者、学校老师、医生纷纷加入义警队伍,形成了15个小队,队伍总人数增加到700多人。
队员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前不久,陶朱街道三都村村民张某和李某,因邻里琐事多次发生争执,一个在自家后院地块种菜施肥,一个在菜地里搞破坏……社区民警袁洋说,警方走访调解过多次,但双方一直剑拔弩张,矛盾难以化解。
然而,让袁洋没想到的是,他们只是在“红枫义警”微信群上发了一个招募信息,报名前来的义警章亦挺马上就把矛盾化解了。原来,章亦挺是三都村村委委员。他了解原委后,立即找到双方当事人,表明这块地是属于村集体的,任何人没有所有权,就算要种菜也要经过村里同意。同时,村委会经过商议,决定由村集体出资对原先种菜的地方进行硬化,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义警是我们公安力量的左膀右臂。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也是我们服务百姓由单一平安治理走向多元化服务的直接践行者。”诸暨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正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范例。
陈一峰是一名新队员,今年5月份刚刚加入。此前,他感觉工作、生活都没劲。加入义警队伍后,他觉得生活有了奔头。在一次次的大型活动安保中,他重新认识到了自我价值,还学着去帮助他人。
朱永建说,如今在义警队伍中,活跃着一群年轻人。在加入义警队伍前,他们也经常因为跟朋友吵架斗殴让父母束手无策,或因找不到工作而失去生活的信心,但现在,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影响下,一切都在悄悄改变。“改变自己和帮助他人同时进行,找回自我又提升自我,这才是枫桥经验为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带来的精神意义。”枫桥经验研究会相关人士说。
从分散到正规
在诸暨各个镇街,一股股民间力量被整合成同一个治安服务团体,形成了村头田间有义警巡逻,街头巷尾有义警守护,大型活动有义警参与的局面。
过去,不少诸暨的社会组织依靠的都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但现在诸暨率先在新城义警试点成功“服务赞助”,义警为企业、商铺提供夜间安保巡逻,企业则以自愿的形式提供物资赞助。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下单”,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义警的积极性。
“义警队伍的建立很有新意,也很有意义,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优良作风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营造了警民携手共创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诸暨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服务交换赞助”模式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接下去将在各个义警队伍中推广。
就在前不久,由各个乡镇(街道)派出所牵头,诸暨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就义警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等进行了全面培训,让他们从传统分散模式走向规模化上岗,以更标准的形式服务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下阶段,我们会继续扩大新建社区和边远村庄义警队伍的规模和范围。”诸暨市义警工作平台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要努力让义警队伍见街、见小区、见邻里,积极当好治安信息员、矛盾调解员、法制宣传员、邻里守望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