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亭子的命名。你们觉得一个亭子的名字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元素?对了,要考虑亭子的结构、周边环境、诗词典故和亭子所营造的意境等。那什么是意境呢?我们请语文老师王老师给大家来说一说。”6月20日,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课老师蒋春盈和语文老师王炜走进同一个课堂,对园林专业的学生开展跨学科教学,语文与园林学科深度融合。
这是绍兴市教育局主办的跨学科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联合教研活动中的一堂公开课。据了解,我市中职教育在跨学科教学课题探索方面亮点纷呈,成为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获教育部专家的肯定。
A
“语文课+专业课”
全面提升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
当天,除了“园林+语文”跨学科教学展示,还有“旅游+语文”跨学科课堂,来自绍兴市职教中心的旅游专业老师王蓓芳和语文老师劳鸿燕,一起给绍兴财经旅游学校的学生们讲起了绍兴黄酒文化。请学生们现场品尝绍兴黄酒,学会分辨元红、加饭、香雪等品种后,王老师围绕“酒意”讲了酒坛的秘密、酒碗里的腔调、酒缸里的性格等内容,还梳理了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品酒方法、有关黄酒的绍兴方言以及外柔内刚的绍兴黄酒性格等。劳老师则围绕“诗情”,给学生们讲了与酒相关的名人诗句和地方故事。最后,两位老师一起引出了“酒意共诗情”的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现场创作绍兴黄酒的导游词。
学生即兴创作的导游词获得了听课教师们阵阵掌声。“我觉得‘旅游+语文’的融合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它加深了我对绍兴黄酒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对语文课本中这些与酒相关的诗词的理解。”学生吴佳艳在课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类“语文+专业课”的跨学科探索由我市中职语文教育的省特级教师戴智敏发起,并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获得全省各地市老师的联合参与。从上个月起,“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与5个地市的老师合作,已推出“语文+烹饪”“语文+计算机”“语文+电商”“语文+建筑”等7堂全省公开课和网络直播课。
在这些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中职语文与各专业深度融合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课题论证会于6月14日在柯桥区职教中心举行。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到会,并为课题研究方向定航。
倪文锦教授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他认为课题出发点新、落脚点实,语文与专业的跨界是1+1>2的结合,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展现。他以园林专业为例,认为语文与园林知识点学习有相通之处,为园林取名赋意就是学生语文涵养的体现,如何使学生设计的园林既能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又能直击赏园者的心灵,就是语文与园林跨界组合能实现的终极目标。
B
让中职生成为
“具有大师思维的匠人”
“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语文学习的直接碰撞中,努力成为技能卓越的‘匠人’,同时能拥有以深厚人文素养为基础的‘大师’思维,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的创意作品,并用自己出色的语文表达能力推介这些产品。”这是该课题组组长戴智敏老师的追求。
记者了解到,中职语文与各专业的跨界培育核心素养模式基于目前非常热门的芬兰现象式教学和美国STEAM教学的大背景,也来自于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的相关要求——“探索中职语文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而它与很多专业学科能找到交集点。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副校长林慧说:“我觉得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是园林和语文学科需要共同培养的核心素养,提升园林学生的人文底蕴是园林与语文跨界融合的使命。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对我们中职生来说一样成立。今后,我们通过将语文嵌入专业项目教学或在专业项目中增加语文模块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探索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据悉,“语文+专业课”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探讨将继续深入,全省各地的老师们将在跨学科教学的课堂内容、课堂时长、课堂过程等方面进一步交流和探讨。同时,也将对这些探索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对跨学科的结合点进行系统性梳理。6月20日,“语道匠心”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也在我市正式启动。目前,丛书初定“语文+烹饪”“语文+青瓷”“语文+茶叶”等1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