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镇所有村都实现了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6万元以上的目标。”昨日,新昌县澄潭镇副镇长朱慧向记者介绍,通过“一村一策”等多措并举,该镇提前1年完成“消薄”任务。
澄潭镇地处县城西面,是新昌高新园区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之一。在村庄未调整前,28个村中有24个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低于15万元,占比达85.7%;经营性收入低于6万元的村有20个,占比达71.4%。
面对各村普遍存在的缺资源、缺人才、缺资金等问题,澄潭镇结合各村实际,一方面以联建物业、小康基金等传统增收手段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村级留用地指标返租园区等方式,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的新模式。
澄潭镇沃西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作为园区村,早在10多年前,该村的大部分土地就被征作工业用地。按照“征用500亩,返还20亩”的政策规定,沃西村舒家自然村有近6亩土地被返还。然而,返还土地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企业嫌少,小企业嫌多。
去年年初,镇政府与沃西村又开始为这6亩土地张罗起“联姻”事宜。最终,这些闲置土地由新昌高新园区进行统一租用与开发利用,每年按照每亩1.2万元标准向村里支付租金。“返租给园区的收入,加上联建物业、小康基金等收入,去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这位村干部说。
化资源为资本,变资本为资金,该镇其他园区村也通过土地返租,增加了收入。沃西村茅家自然村还造起了新办公大楼,并将大楼内的空余房间全部出租,将资本再度转化为每年8万余元的租金收入。
“今年我们又对各村发展情况、资源禀赋进行了系统摸排,以党建、富裕、美丽、和谐、文明5颗星为基础,分别梳理,重新制定发展清单,明确资金数额、资金来源、项目完成时限等各项指标,以推动全镇‘消薄’工作加速见效。”澄潭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持续发力,灵活运用资源、资本、资金“三资”间的转换,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