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地区旧衣物捐赠回收箱设置、管理混乱等问题,近日,市民政局出台了全省首个规范社区(村)旧衣物捐赠回收箱设置行为的通知。(5月14日《绍兴晚报》)
2014年我市启动省级试点项目“衣循环·爱循环”工程,迄今全市已铺设700多个“绿蛙”回收箱,回收旧衣超650吨,有20%的旧衣被捐赠给中西部贫困群众,目前“绿蛙”已成为市民处理旧衣、献一份爱心的行为寄托。然而在回收旧衣领域,“绿蛙”并非一统江湖,各类打着爱心幌子的蓝色小房子、白加绿回收箱、“大熊猫”等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小区里,李鬼与李逵争锋,真假“美猴王”难辨。与“绿蛙”不同的是,这些旧衣回收箱的背后有着黑色利益链,一些企业或个人利用旧衣资源从中牟利。但广大市民并不知情,相反为爱心旧衣回收箱越来越多而欢欣,怎知山寨“绿蛙”暗藏玄机。
“绿蛙”被山寨,责任在谁?当然不是市民的“暗”中支持,只要有利可图,必有冒险之徒,旧衣回收领域不是真空地带,新事物的背后必然会有新型利益链的产生,这5年来,是谁放任各种山寨“绿蛙”在小区遍地开花?是谁任由各种牟利组织不断坐大?市民不明真相,监管不该“熟睡”,为何从来不见广泛深入的宣传与揭伪?为何始终斩不断旧衣回收的利益链?
旧衣回收是一个公益慈善项目,但运作与监管过程不能过于“慈善”,既要严防借慈善之名行牟利之实的“伪善”,更要实行阳光回收与透明流程,让公众知道“绿蛙”肚子里的旧衣是怎样“消化”的,又是怎样让爱心延续的。当然,任何新事物都要付出成长的代价,都得经过由乱而治的阵痛,假“绿蛙”们分享旧衣、扰乱管理、玷污爱心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把好事真正办好,工作一定要做得接地气更具体,防微杜渐之心不可无,严谨管理之举不能少,不然伤了市民的爱心可就得不偿失了。
如今,法治严明,对非法以慈善公益名义设置旧衣物捐赠回收箱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将一律责令停止活动,消除影响,并作清除处理。依法斩断黑色利益链固然重要,宣传跟进知识普及也很必要,让爱心市民提高警惕认清“绿蛙”举报“黑蛙”,这也是亟需落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