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 >> 专家谈阳明心学
行良知——阳明心学的社会治理与实践
2019年05月20日 08:56:0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王阳明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尤其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更是屡建奇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将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思想厚植于当代社会治理的思想土壤,并应用到实践中去?昨天上午,在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分论坛“行良知——阳明心学的社会治理与实践”上,来自社会治理、文史领域的专家围绕“致良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核心要义,探讨了阳明心学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践行意义。

专家们认为,要深入挖掘阳明文化的内在精华,倡导其深厚的时代价值,以此凝聚中国民族丰厚的精神力量,构建起自上而下的文明新气象、道德新风尚,全面助推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

推进“感通” 融古通今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顾久

现在的社会治理是一个共享共荣共治的概念,而最早的“社会治理”其实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然而西方主导的教科书式的理论跟我们国家的实践是脱节的。由此可见,西方概念跟中国国情的合理、有效兼容是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的关键,这一兼容的过程也就是区域之间的“感通”。另一方面,要打通古今之间的“感通”,即代表古代治理智慧的阳明文化,要通过多重渠道或“媒介”融合到当代的社会治理当中。以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亲缘感情作为人和这个世界相互认同和感通的基础,再把这个感情推广到万事万物,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古今都熟悉的思维模式,这意味着可以将这种情感融合到社会治理上面,追求情感上的治理和联通。

社会治理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 董根洪

王阳明实行的社会治理是一个以爱民、平民为根本目标,以为善去恶为基本方针,以因势而导、及时而兴为主要方法,以治军治官治民为对象任务,以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与制度相协同、“破心中贼”与“破山中贼”相并行、官治与民治相并重、治国之道与生人之道相统一、以儒为主兼综法兵墨为原则的大体系,这样的治理体系是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王阳明提出的“圣人之道”的重要内容。圣人之道在今天来讲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在商人地位不高的封建王朝时期,王阳明认为商人也有圣人的人格,这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总体来看,王阳明的治理体系包含了丰富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是中国古代治理智慧的集大成和具体展现。

社会治理要符合民众需求

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芬祥

阳明心学属于抽象的哲学范畴,社会治理又属具象的社会范畴,两者之间看起来似乎很难对接共融,事实上,阳明心学的内核思想却在社会治理领域反复进行着生动的当代演绎。阳明心学其精神实质是积极的处世哲学,是先贤对个人修为、社会治理的哲学观照,既是认识论、方法论,也是实践论、行为学。从“致良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到“无我境界”,其实是有内在逻辑规律的。对社会治理而言,就是要倡导正能量,推行好做法,建立好制度,树立好风尚,其中的“好”和“正”,就是符合当下发展和民众需求的“良知”。与时俱进的“枫桥经验”就是符合这一内在规律逻辑的,因为其本身就是在社会治理中经过实践检验的“良知”和“良方”。用心“致良知”是枫桥经验立身之本,撬动社会“知行合一”是枫桥经验制胜法宝,固化“格物致知”好做法是枫桥经验重要遵循、崇尚“无我境界”是发展枫桥经验有效保障。

借用治理经验加强基层建设

福建省平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山梁

王阳明到福建省平和县平叛,就是一个“破心中贼”的过程,或者说是以“破心中贼”为主的阶段。王阳明破贼平乱的经验和手段在今天都有价值,比如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问题了,就可以借用这种经验和手段,也就是说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教育。

构建个人“良知”认知体系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文联主席 李小龙

阳明先生从浙江绍兴去往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历经千辛万苦,如今从浙江到贵州,坐飞机还不到两个小时。时代的飞速发展让当代人很难想象当年王阳明在行进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但正是因为经历了一系列艰险和困苦,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明白了圣人之道正是良知,而良知是判断事物是非对错的重要标准。这便是世代需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能随时代更迭变迁而变化甚至湮灭的。

社会治理需要自上而下共同培育

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编辑部主任 王 珏

王阳明在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县)“为政不事威刑,惟以开导人心为本”,民风为之醇厚。所谓理想的社会治理,不仅仅是官员管理百姓,而且百姓必须从“被启蒙”走向“自启蒙”,两者之间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共同培育人人向善的社会环境,实现真正的“去心中贼”。事实上,每一个身心健全的初生婴儿不分贵贱,无论圣愚,他们具备着同样的认识结构,认识的功能同样都没有打开。治理的过程也是打开认识功能的过程,在认识功能没有打开之前,人无关乎善恶。

注重文化和道德对民众的浸润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肖伦文

近年来修文县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举办“重德修文”大讲堂为抓手,通过自上而下的道德洗礼,推进阳明文化在基层社会的普及。

社会治理不但需要向外管,也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文化和道德就是撬动每个人自省的“金杠杆”。要通过文化和道德的浸润和提升,启迪所有人内心的良知,从根本上推动社会治理更好更优。

警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盲目追捧

中共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王学斌

对当前的中国社会来讲,最迫切需要的是树立起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本位意识。作为中国人,需要对中国文化有基本的认同和自信。当我们谈论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时候,需要先回归传统,寻求资源,盘清家底,要清楚哪些是需要清理的,那些是需要传承的,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符合真正现实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内容。阳明文化现在很热络,这是好事,但也要避免盲目追捧。盲目追捧,事实上就与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产生了悖逆。要让真正可以承载艰深学问和经典文化的专家去深入研究,再恰到好处地利用和推广,这才有助于促进文化大繁荣。


作者: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