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位于诸暨市王家井镇沿江新村的诸暨沿余家庭农场的早稻田仿佛成了一块大磁场,每天都能吸引附近村民赶来观摩。“机器插秧我们知道,但机器插秧的同时,还能施肥,这个还真没见过!”大家望着田里来回穿梭的机械,不住啧啧称奇。
这种被村民看稀奇的机械,叫作侧深施肥机。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机械乍看跟插秧机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它多了一个肥料斗,因此可以同步完成两项操作:插种和施肥。“在插种的同时,机器会同步将秧苗旁边的土翻开,将肥料埋入,再将土回填覆盖。”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耿苗比划着向记者介绍。
早在2017年,诸暨市农业部门就与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达成合作,率先启动了由该所科研团队研发的侧深施肥技术试点工作,成为全省最早启用该项水稻施肥新技术的县(市)。今年,该市采用侧深施肥技术的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2000亩。
按照农事操作要求,无论是种植早稻还是晚稻,水田翻耕平整完成后,得先施好基肥,再进行插秧。张耿苗说,常规人工抛洒施肥的做法,效率低、肥料用量难以控制不说,还往往不均匀,另外脚踩过后还会使水田坑坑洼洼,容易造成“高起的地方长草、凹陷的地方苗被淹死”的情况。而侧深施肥实现了“靶向式精准施肥”,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缓控释肥,能缓慢释放养分,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因此效果更好。”
“用了这项技术,肥料和人力成本下来了,但水稻产量却没降,去年我们早稻、连作晚稻两季水稻的平均亩产合计达到1200公斤左右,稳产增效效果明显。”正因为尝到了甜头,沿余家庭农场今年再次扩大了施肥新模式的应用面积。
“从诸暨这几年试点情况来看,跟常规人工施肥相比,侧深施肥平均每亩可节省肥料10%左右,如使用缓控释肥则可平均节省25%以上,折算下来,平均每亩可减少综合成本30元以上。”省农科院环土所副研究员王强说,“肥料减量后,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助力‘五水共治’和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