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几天不读书了?”读屏时代,这个问题似乎很难作答。大多数人天天在读书,不过读的是“手机”“电脑”“平板”。因为“书”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所以读书的方式甚至内容、习惯都相应改变。置身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读书尤其要注重博观约取、博览慎取。
文字的载体经历了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纸等形态的演变,如今电子阅读成为常态。对于读者而言,面对的信息往往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以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比如查找一条信息,只要点击搜索,成千上万条信息扑面而来。然而究竟哪一条是我们需要的呢?往往翻阅几屏几十屏文字、耗费很长时间也查找不到。即使查找到多种相似的答案,哪种更准确、更权威呢?往往不如纸质图书那样容易判断。更何况,广告弹窗、虚假信息让人防不胜防,难以享受传统阅读手不释卷的怡然之乐。
所以,读屏是把“双刃剑”,必须博观约取,有选择、有计划、有目标地利用好网络资源。在打开无数扇窗户的同时,更应该提高辨别能力、批判思维:究竟哪扇窗的景色风和日丽、滋养人心?哪些又夹杂着垃圾信息,甚至是糟粕?面对屏幕,须谨记开卷不一定有益,只有博观约取、博览慎取,才不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
读屏时代当然不能抛弃纸质图书,而应该做好读屏与阅读纸质图书的结合。长期读屏不仅对视力有害,在没有其他手段辅助的情况下也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巩固提升。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今天浏览了大量信息,明天就可能抛之脑后记不真切。尤其是学生,在求学阶段更不能长期盯着屏幕背课文、做习题,既不方便也不健康。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不妨将喜欢的图书特别是经典图书买回来,精细阅读,或批注,或做笔记,品味阅读纸质图书的乐趣。其实,在阅读的“快餐时代”,纸质图书相对于网络图书,本身就是博观约取、博览慎取的“过滤”。阅读纸质图书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提升,更是一种精神的陶冶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