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仪式现场。首席记者 袁 云 摄
规划共绘、产业共兴、机制共创、民生共享……昨天下午,杭州·绍兴周开幕式上,11个合作协议签约,“共”字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从产业到文化,从教育到体育,从规划到城管,从交通到金融,几乎在每一个领域,绍兴与杭州都展现出强烈的合作愿望,大家尽可能通过详实的文本,将两地共同发展的同心圆画大画圆。
产业协作始终是杭绍同城化、一体化的根本。即便是围绕第19届亚运会做好服务,绍兴始终没有忘记在文本中创造机会,让民营经济有更多的渠道享受到这一体育盛事的红利。绍兴文理学院与浙江工业大学展开的合作,也鲜明地提出助推绍兴经济发展的导向。两市及下属县(市、区)签署的协议,更是高度一致地将产业协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交通是杭绍同城化、一体化的血脉,这是杭州与绍兴两地政府部门的共识。在此次签订的合作协议中,交通领域的合作协议显得尤为具体和详细。两地交通运输部门甚至提出城市公交“一卡通”和轨道交通“一票制”的方案,柯桥区与萧山甚至提出携手共建杭州都市区合作示范区。这样具体的文字表述既贴合实际,又给人满满的憧憬,让我们对杭绍同城化、一体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杭绍同城化、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填平洼地,实现优势互补。杭州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作为近邻的绍兴,在学习杭州上拥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距离优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此次签约的11个合作协议中,数字经济、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成为了关键词。在绍兴的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看来,这是目前绍兴的短板所在,但也是绍兴可以期待的增长极。
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表明:杭绍同城化、一体化走到今天,已经不再停留在“硬件一体化”,而是进入到了更深的“软件融合”层面。共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办医、推动两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这些协议条款显示,绍兴与杭州之间的同城待遇不是梦。
值得注意的是,签约仪式上,绍兴6个区、县(市)都无一例外与杭州的区、县(市)签订了合作协议,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这表明,绍兴不再局限于邻近城市与杭州对接,而是要求全市一盘棋,所有地区都要将融杭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说,这样的签约,前所未有地展示了绍兴融杭发展的决心。
总的来看,11个合作协议的签订,打破此前人们对融杭在地域和领域上的狭隘认识,解放了思想,将融杭推向更多角度、更宽领域、更全方位、更高层次——“老绍兴,醉江南”。在这样一次敞开胸怀的签约中,绍兴突破了自己,向世人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开放的绍兴,绍兴在打开自己的同时,也在杭州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