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柯桥区的绍兴金融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手套机成了热销款——自从搭载了一套智能装备控制系统后,产量一下子提升了50%,月销售量一下突破了500台。如此耀眼的业绩,得益于浙江工业大学董辉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
自2013年9月起,在杭高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整体迁建落户柯桥后,这样的产学研合作就源源不断。
为更好地承接来自杭州的技术、人才、资本、项目等优质要素,2017年,柯桥区政府和之江学院又联合成立了浙江工业大学柯桥创新研究院。两年来,越来越多像董辉教授这样的应用型学术人才,从浙工大杭州本部过来,往返两地。目前,已有10多项研究成果与柯桥当地企业对接。
随着杭绍甬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杭高校在绍兴延伸办学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继浙江工业大学后,浙江农林大学与诸暨合作开办暨阳学院,浙江树人大学设立杨汛桥校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落户上虞,校地合作交流不断加强。
从项目签约到竣工验收,“浙江第一所小镇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只用了819天,真正跑出融杭加速度。
2016年9月,柯桥区杨汛桥镇迎来首批4000余名大一新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批民办高校之一,浙江树人大学的党委书记章清说,杨汛桥校区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本部校区的办学条件,解决了办学空间不足问题。而在绍兴落地后,根据当地产业特色,签订了共建会稽山黄酒学院的协议,更是加快了学校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的步伐,为建设应用型示范学校提供了新的机遇。
无独有偶,去年7月16日,上虞区分别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签约校地合作,三所高校分别在当地设立上虞产教融合创新园项目和上虞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分院)项目。一系列包括企业实验室“共建共享计划”、产业联盟“对话计划”、产教服务“桥梁计划”等产教融合计划的实行,为上虞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科研等创新资源支撑,有效推动了产城融合发展。
怎样让人才源源不断地进来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城市魅力?在“融杭”大潮里,可以说,引入高校资源建设大学城的优势十分显著。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表示,绍兴近年来引进众多高校,这些高校都带有杭州基因。这是个好趋势。高校是人才密集地,在教育层面上多点“融杭”,利用高校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资源互补,不光可以抱团取暖,还能营造力争上游的竞争氛围。此外,随着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绍兴的城市品质和城市能级也会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