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街道的民生实事项目,我们议政会成员用参与式新方法票荐产生。”谈到日前参加越城区鉴湖街道第一届民主议政会第三次会议的经历,街道议政会成员周志华这样说。
今年以来,越城区人大常委会以全省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试点为契机,探索实践在试点街道类别特征上体现差异性、人大监督重点上深化主题性、议事议政方式上突出参与性、代表联络站建设上落实互动性,激发起基层民主建设新活力。
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指导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城区有越来越多的乡镇转为街道。
法律没有明确界定、没有本级人大代表、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城区街道一级,作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人大工作怎么做?人大代表如何履职?人大街道工委面临不少困境。推进街道一级的基层民主治理,路在何方?
为了破解各地普遍出现的这一难题,去年12月底,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试点,11个县(市、区)及所辖27个街道为先行试点对象。作为我市唯一试点,越城区及所辖北海街道、鉴湖街道,将进行为期一年的探索。
接到试点任务后,越城区迅速动员部署。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领导带队先后十余次深入一线调研走访,听取基层对街道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也多次专题调研听取汇报,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
反复斟酌、数易其稿后,今年1月,越城区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试点的蓝图逐步明晰,最终凝聚成一份5000字的“施工方案”。
试点街道类别特征上的差异性和地区特色,是越城探索的独特用心。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单玲龙说,按职能,下辖街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传统城区老街道,另一类是由乡镇转化而来的新型街道。“两种不同背景、不同特点的街道人大工作,都亟须探索规律,研究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适性的试点措施,这既是现实之需,也是工作之要,更是规范之本。”
瞄准重点,监督有的放矢
日前,北海、鉴湖两个人大街道工委分别向越城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垃圾分类处置、国有资产管理和土地储备资源利用两项工作的年度监督履职方案。这是两个人大街道工委今年重点监督的方向。
目前,越城区11个人大街道工委都只分别配备了一名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和副主任。不仅如此,他们的日常工作精力更多投放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一些重点工作中,再加上代表和议政会成员普遍兼职,导致开会难到齐,监督难聚合,工作开展难度大,人大工委主任履行本职常常唱“独角戏”。
为集中监督和议事议政力量,确保监督有的放矢、落地有声,越城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试点人大街道工委工作报告,编制街道年度财政预算提交区人代会代表审议,作出决议明确试点街道人大监督重点实行“主题式监督”。区人大常委会详细分析研究了两个街道在民生领域、生态环境、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际,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各明确了一个今年的监督主题。
监督内容有了,选好配齐工作“班底”尤为重要。根据方案,试点人大街道工委组成实行“1+2+6”模式,即专职主任1人、专职副主任2人、委员6人。目前,2个试点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副主任、委员都已配备到位。
“明确监督主题后,我每个星期都会去社区垃圾桶附近转转。”刚当选为北海人大街道工委委员的叶国荣说,不仅要带头参与垃圾分类,还要做好巡查监督,主动寻找问题,把群众意愿反映上来,为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贡献更多人大力量。“现在有了新头衔,更要多做点事!”他认真地说。
创新机制,深化民主议政
“参与式三上三下”民生实事项目票荐制,这项越城区深化完善民主议事议政工作的创新机制,究竟给街道带来怎样一股基层民主治理之风?
在区人大常委会支持下,鉴湖街道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票荐制”的试验场。
3月22日,在鉴湖街道第一届民主议政会第三次会议上,62名议政会成员郑重地投下了自己的一票,2019年10个民生实事项目备选项目通过8个。
议政会成员们说,通过庄严的票荐让民意来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的决策和落实,这个做法接地气,成员们对实事项目的讨论很热烈。
“项目体现民生,须先倾听民声。”人大鉴湖街道工委主任徐伟海说,10个候选项目涉及环境治理、道路建设等方面,为了充分听取民意,在票荐前,人大街道工委通过代表联络站及分站,听取人大代表和市民意见,开展了大量实地走访和调研,使实事项目更能体现群众最为迫切的所需、所求、所盼。
“这已经是越城区探索街道民主议事议政方式的‘2.0’版了。”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2015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创设“街道民主议政会”,逐步搭建起公民民主参与的平台,实现政情下达、民意上达,让人大街道工委开展工作更有方向、更得民心。
“2.0”版则是在全面总结推行街道民主议政会的基础上,今年先由试点街道在民主议政会上开展“参与式三上三下”民生实事项目票荐制。即充分发挥议政会成员作用,在民生实事项目票荐过程中,探索建立广听民意、科学审核、充分讨论、会议票荐、过程监督、成效测评六个环节的“三上三下”工作机制,对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从征集到完成的全过程监督参与。
履职平台,架起互动桥梁
“小区的通道路面破损严重,建议修一下。”
“停车难始终是个问题,可以通过改造部分绿化带来增加停车位。”
3月26日下午,北海街道镜园社区代表联络站分站开展了首次代表接待日活动,2位区人大代表就票荐产生的2019年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听取选民意见建议。选民提,代表听,现场答,气氛非常热烈。
代表联络站作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近两年来,越城区着力加强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和提升,全区进站代表达1062人次,接待选民群众1500人次,利用站点召集各类议政议事会议37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代表联络站,不仅实现代表与群众全天候互动交流,更汇聚了社情民意,为人大代表履职建言提供了有益平台。
在联络站建设整体提升的同时,如何使它进一步扎根基层、深植群众,更好地发挥“小空间”的“大作用”?
作为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补充,联络站分站应运而生,主要设在企业集聚的村和城市“三老”(小区老、房子老、居民老)社区。
“建立联络站分站,实质上就是让代表往前多迈一步、群众少走一步,解决送服务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人大北海街道工委主任周檀说,联络站建好了,不能只是看看瞧瞧,今年将开展联络站星级创建,2个试点街道要按照五星级要求,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运行。
“以前每年参加一次人代会,平时活动也不多,履职能力仿佛弱化了。现在联络站活动丰富,百姓联系得多,感觉自己更有了用武之地,找回了荣誉感和责任感。”一位代表说,联络站让自己履职不停歇,找到从“会议代表”到“职能代表”履职方式转变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