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严粒粒)“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如今,早已登月的我们,距离11000余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究竟还有多远?
“到2023年,‘彩虹鱼号’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就能达到!”在西湖大学的办公室里,崔维成的回答掷地有声。他的手边,一个“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仿真模型暗示着他的底气。
崔维成,“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国家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他现为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负责人和总设计师。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崔维成的每个选择,都透着“为国”的底色。
1981年,崔维成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本科毕业,加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攻读硕士,不久后就被派往英国学习。因为所选专业敏感,他被调剂去学习土木专业,后又在航空系做博士后研究。
国外的求学经历,让他成为科学家的儿时梦想变得更加清晰坚定。“科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我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崔维成说。虽和第一志愿失之千里,他仍一路读到了博士后,并在国外学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大我”和“小我”孰轻孰重,科学大家从不多虑。
1993年,702所一纸急召,希望崔维成回国效力。当即,他说服爱人,放弃在英国的稳定工作,成为我国船舶系统第一位归国的年轻博士后。彼时,国内科研院所的月薪不过几百元,而崔维成在英国的年薪是国内的几十倍。
“你是不是傻?”回国时,不少人曾经劝阻。
“背信弃义?我做不到!”崔维成不以为然。
2002年,“蛟龙号”自主设计和研制工作启动。由于深海设备缺乏,中国在深渊科学很多领域还处于空白。他率团队从零起步摸索。
“科学领域是相通的,只要数理化基础打好了,工作中肯下苦功,没有什么技术是学不会的!”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的专业——崔维成不断调整专业和研究方向,并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攀登一座座高峰。
科研,是时不我待的竞争。2012年,“蛟龙号”完成7000米海试;同年,导演卡梅隆乘坐探险型深潜器潜入10898米的海底——美国人率先抵近了地球最深处,他们离作业型深潜器建造只有一步之遥。
崔维成的雄心,是率先攀上深渊科学金字塔顶端,让中国拿下世界第一!
“7000米对于海洋科学家而言只是进入了深渊科学的门槛。‘蛟龙号’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研、资源勘探的能力,但那0.2%的深渊带却是未来海洋大国竞逐的核心区。”
让深渊科研,快一些,再快一些!
为加速抢占载人深潜技术的制高点,他从“蛟龙号”带来的鲜花和荣誉中毅然转身,请辞702所,和留英时的师弟吴辛联手成立彩虹鱼海洋科技公司,探索“科学家+企业家”“国家支持+民间投入”的新模式。目前,公司从上海扩展到舟山,专注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
2016年,“彩虹鱼号”探测器成功着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全海深无人深潜器技术的国家;2018年,“彩虹鱼号”第二代着陆器完成万米海试……
大国重器的研究,经费投入动辄上千万元乃至过亿元。在家人支持下,他选择以身家捐资。
国家分配的房子,卖了;为孩子存的200万元买房的钱,捐了;工资的大部分,捐了,只留一小部分补贴家用……为了专心搞科研,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甚至退出彩虹鱼公司的股份。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科学大家的一家三口,至今蜗居在6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而今,因为与学校理念的投契,崔维成入职西湖大学。借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目前“彩虹鱼号”万米级载人深潜器项目的资金缺口正在缩小。如无意外,已年近60岁的崔维成会再次挑战极限。
“有没有想过其他更好的选择?”记者问。“什么叫更好?”崔维成反问,“向名利看齐,我的人生就垮掉了!”
他将教育家、实业家张謇的箴言作为座右铭:“‘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能为国家和民族干几件大事是我的荣耀!”
耳边,从他瘦削身体里迸发的字字句句,都如洪钟般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