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十七帖
自梁唐以后,王羲之的书法被确立为正统,遂成“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档式”,被历代书家效仿学习,影响至今,绵延不绝。
昨天在绍兴博物馆开展的“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展,重点展出了故宫博物院院藏王羲之一脉的书法作品29件,勾勒出一幅以王羲之为中心的中国书法“源流图”。负责本次展览的中国书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品中,《宋拓十七帖》和《明王宠草书李白诗卷》为故宫博物院一级文物,难得在故宫外一见。此外,《明项元汴草书临二王帖卷》也因项元汴其人而颇有意趣。
明王宠草书李白诗卷
《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十二字而得名。《十七帖》历来摹刻极多,其中以唐弘文馆本系统为最佳,其特征为文末有一大“勅”字,下刻“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俗称馆本,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十七帖》原卷之貌。此帖自唐宋以来不下数种,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多种拓本,但多为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的拓本。此次在谱系展中展出的,是馆中为数不多的宋代拓本,极难得一见。
明董其昌书临淳化阁帖册
《明王宠草书李白诗卷》是明朝著名书法家王宠用草书写的李白诗长卷。王宠,长洲(今苏州)人,诗文书画皆精。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中国书协工作人员表示,将王宠草书列入本次展品,是为了让后人体会“二王书风”对后来者的影响。据了解,作为本次展出的另一件故宫博物院一级文物,《明王宠草书李白诗卷》将于5月初替换《宋拓十七帖》,成为“王羲之谱系”展览中的精品。
明项元汴草书临二王帖卷
明代项元汴是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少即英敏,博雅好古,却绝意仕进。由于家资富饶,项元汴所收藏的书法、名画以及玉石的丰富,在当时几乎无人可以与之相比。根据有关记载,项元汴收藏过的书画作品至少有千余件,据说仅王羲之的书迹就有8件,如《兰亭序》(冯承素本)、《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瞻近帖》等。而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则是收藏癖好,据传其有50余枚印章,喜欢在收藏来的书画上不厌其烦地遍盖印章,常见主要印记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墨林”等。同时,项元汴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而在这次展出的《明项元汴草书临二王帖卷》中,也可以感受到其深受王羲之草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