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新闻聚焦
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原所长王一航——
“我想帮助乡亲们实现马铃薯增产”(爱国情 奋斗者)
2019年04月02日 15:16: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一航在育种试验田。资料图片

身穿磨旧的皮袄和牛仔裤,脚蹬一双运动鞋,71岁的王一航走在路上,让人难以想象他取得的成绩——37年潜心马铃薯育种研究,选育12个优良品种,累计推广4000余万亩,新增产值50多亿元。

1977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1982年毕业时找到学校领导主动请缨要搞科研;分配到省农科院后,申请到地处偏远、海拔2240米的会川马铃薯试验站工作……“农民的事,就是国家的事。”谈到投身马铃薯研究的初衷,王一航对记者说,“我从小吃马铃薯长大,在困难岁月里马铃薯救过大家的命。我想帮助乡亲们实现马铃薯增产。”

刚到试验站时,这里只有4个人。王一航搞研究亲力亲为:4月播种时,为精准保证株距,他自己动手、田间扶犁;夏日炎炎,他顶着一顶破草帽钻进地里,观测、度量、记录数据;10月收获时,他还要守夜,“要拿到精确数据,就得守在地里。”

钻研育种技术,需要在地里长时间盯着一株苗、一颗果。王一航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办公室和电脑前选不出好种子;守在地里,吃了苦才会有收获!”

大伙见他这么拼命,戏称他是“拿工资的农民”。王一航说,马铃薯存在天然的种性退化问题,不换种就退化,产量也大幅下降,“不忍心看到乡亲们减产时的泪水,这是我专心科研的动力。”

王一航每年都将自己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民试种,并承诺:增产,你们留着,我一分钱不要;歉收,我负责赔偿。这么多年来,王一航提供的马铃薯种子从来都是增产,无一歉收。

1995年,王一航选育的陇薯3号试种成功。该品种淀粉含量超过20%,是我国第一个超过这个比例的马铃薯新品种,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2002年,又选育了陇薯8号,淀粉含量在22%至27%。”

截至2018年退休时,王一航选育成功了12个品种,种植范围遍及甘肃、宁夏、新疆、广东、四川等地。数据显示,陇薯系列种子平均增产10%至15%以上,有些品种甚至增产30%到40%,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

2007年春天,已回到兰州担任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的王一航到定西市内官营镇讲课。40来平方米的小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外边还有200多人。换到镇里最大的会议室后,连过道都坐满了来听课的农民。

下课后,一名乡镇干部夸赞说:“王教授,你真厉害!”他则回答:“不是我厉害,是科学厉害。让农民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是我的职责所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2日 04 版)


作者:记者 付文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