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客厅”实现前台一口受理,群众游客办事更便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遍地开花,成了老人们的暖心驿站;社区城市书屋,让越城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在党建引领下,越城区“五星和美”创建社区焕然一新,一个个宜居宜游的社区跃然而出。
景社共荣,主客共享。这是越城区景区型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的终极目标。把社区党建与景区旅游深度融合,凝聚起党群共建合力,近年来,越城区立足古城实际,把党建“契约化”共建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双赢发展之路。
景区型社区 小马拉大车
“竺书记,我想来社区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交流‘八八战略’发展理念。”2月中旬,越城区塔山街道水沟营社区党委书记竺利君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绍兴文理学院的一位教师。
如何把大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社区党员干部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一直是竺利君在思考的问题。这个电话助了她一臂之力。
接到这样由对方主动向社区提供服务项目“菜单”,对竺利君而言已是常态。
水沟营社区是越城区景区型社区的一个代表,社区内有塔山公园、秋瑾故居、章学诚故居等景点。现有居民小区16个,在册党员350名,常住人口8900余人,流动人口2500余人,但社区工作人员仅10人。
“这些景点是绍兴古城的门面,这对社区环境卫生、街巷秩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竺利君坦言,一直以来,社区党组织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有限,想借助其他党组织的力量也很难,在和辖区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时,常常是社区上门“卖面子”办事,“一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理应由社区党组织自己承担,对他们来说是‘分外事’。”
社区“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同样也存在于越城区其他景社共存的社区。“不少社区书记反映,社区党建工作开展难,基层党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同时社区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大量涌现,如何利用好这些单位的党建、服务资源?”越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周胜思考着这一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2008年,越城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随后,共建载体不断,从“五星和美”创建到开展“两地报到、人人契约”活动,再到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越城区建立起了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党组织互联互动、沟通协作、合力推进的区域化党建组织实体。
破局独角戏 变为大合唱
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是个老小区,辖区内的书圣故里景区游客络绎。由于历史街区的古建筑设计没有保留车位规划,再加上里弄小巷多,居民车辆不便驶入停放。“古街保护规定,不能进行‘绿改停’,随着车辆与日俱增,车位之争愈演愈烈,停车难、乱停车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社区党委书记汤丽英很无奈。
怎么办?汤丽英找到了市书圣故里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党建共建单位,一起商定将共建单位内的停车位错时开放给居民停放车辆。老小区的停车难问题迎刃而解。
在越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应尧刚看来,“契约化”共建方式让社区党建实现了三大转变:由以往的行政性、配置性手段来推动社区党建向自愿平等开展共建转变;由共建单位为社区提供单向服务向社区与驻区单位双向服务转变;由社区向驻区单位要钱要物的功利性共建向共建共享转变,加深了双方的情感交流。
“我们每年都要与共建单位党组织一同梳理需求、摸排项目,通过‘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5个步骤,办成了一桩桩靠社区‘单打独斗’无法完成的实事。”汤丽英对共建项目如数家珍:市发改委为社区建设党建阵地提供了资金帮助;市蕺山中心小学为居民免费开放体育活动场所;书圣故里景区联合社区组建义务消防队、建立微型消防站、开展治安巡逻等。
与此同时,社区也积极服务于共建单位。如八字桥社区协助八字桥景区抓好旅游区保洁和居民文明晾晒劝导、水沟营社区指导帮助刚成立的银泰城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书圣故里社区的公益“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学校学生放学没有去处的难题……“双方都很满意,是共赢嘛!”一位社区干部由衷地说。
随着共建的深入,不少驻区单位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刚开始,我们以为‘契约化’共建只是个形式,后来发现这是个很好的载体。”绍兴黄酒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公司把各项“创建”融入“共建”,引导党员干部在共建活动中亮身份、亮承诺,进一步转变了作风、锤炼了党性,实现“创建”与“共建”的双赢。
目前,越城区101个城市社区已与1148家单位签约共建。越来越多的同频共振,让共建方式不仅仅停留在党建工作上,更源源不断地向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民生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