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越城区打造洋泾湖公园和迪荡湖公园两个海绵城市系统,进一步改善水质,维护城市水生态平衡,重塑水乡美誉。看到这则消息,愚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医治“城市病”的不二药方,是民心所向,得抓紧抓实。
绍兴多雨水,特别是梅雨季节以及骤然而至的特大暴雨,地势较低的一楼住宅、车棚都有进水的危险,对城市的排泄系统是个严峻考验。去年12月至今,我市遭遇超长持续的阴雨天气,地势低洼处多有积水现象,给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不便。针对这些城市内涝隐患、雨水资源流失、一些水体污染等“城市病”,唯有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才能“施治”。“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减轻热岛效应,还能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给城市带来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建设“海绵城市”,湖南凤凰起步较早,目前该县城内所有的城市道路,都改为透水路面,设置下凹式绿地,增加对雨水的调蓄能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有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越城区打造洋泾湖公园和迪荡湖公园两个海绵城市系统,就是成果之一。如面积为654亩的洋泾湖公园,二期工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将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提高水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同时提供人与水互动空间,将细小的河流、浅沟拓宽成蓄水池,并把局部拓宽河道产生的土壤做成堆坡、小假山,一旦下雨,水就能从上而下流入蓄水池,既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又能成为景观。
然而,我市“海绵城市”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到了雨季,倾盆大雨引发“城市看海”内涝问题,往往成为众人吐槽话题。唯有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全面推进城市治水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