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时评 >> 媒体言论
迈向“海绵城市” 是民心所向
2019年03月04日 10:36:27
来源:绍兴晚报

据报道,越城区打造洋泾湖公园和迪荡湖公园两个海绵城市系统,进一步改善水质,维护城市水生态平衡,重塑水乡美誉。看到这则消息,愚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医治“城市病”的不二药方,是民心所向,得抓紧抓实。

绍兴多雨水,特别是梅雨季节以及骤然而至的特大暴雨,地势较低的一楼住宅、车棚都有进水的危险,对城市的排泄系统是个严峻考验。去年12月至今,我市遭遇超长持续的阴雨天气,地势低洼处多有积水现象,给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不便。针对这些城市内涝隐患、雨水资源流失、一些水体污染等“城市病”,唯有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才能“施治”。“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减轻热岛效应,还能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给城市带来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建设“海绵城市”,湖南凤凰起步较早,目前该县城内所有的城市道路,都改为透水路面,设置下凹式绿地,增加对雨水的调蓄能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有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越城区打造洋泾湖公园和迪荡湖公园两个海绵城市系统,就是成果之一。如面积为654亩的洋泾湖公园,二期工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将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提高水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同时提供人与水互动空间,将细小的河流、浅沟拓宽成蓄水池,并把局部拓宽河道产生的土壤做成堆坡、小假山,一旦下雨,水就能从上而下流入蓄水池,既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又能成为景观。

然而,我市“海绵城市”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到了雨季,倾盆大雨引发“城市看海”内涝问题,往往成为众人吐槽话题。唯有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全面推进城市治水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期盼。


作者:何秦江 编辑:杜史敏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