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2019新春走基层 >> 新春聚焦
品乡味忆乡愁 探访家乡发展的足迹
新春走基层·记者回乡手记之二
2019年02月12日 08:41:2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江上花海。 记者 范文忠 摄

一江两岸 新春休闲步步景

■ 记者 范文忠

2月5日,曹娥江江上花海景区游人如织。大片大片由冰岛虞美人、郁金香等10多种花卉组成的花海以及稻草人工艺品和风车等景观小品,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留影。“江上花海核心区地处城南湿地公园至上浦闸段,共有3600亩江滩,目前已形成搭配自然、四季更替的江上花海景观。”上虞区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俊杰告诉我,接下去将实施三期项目,使之成为融休闲、教育、体验、健身于一体的开放式大公园。

江上花海景区是曹娥江“一江两岸”的精华段。近年来,上虞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大手笔整治曹娥江,构建以曹娥江为轴线、辐射虞南800平方公里的扇形大花园新格局。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虞人,在我的记忆中,过去曹娥江因两岸堤塘标准偏低,每年汛期防洪都是一个难题。如今,“一江两岸”已成为展示上虞改革开放成果的美丽窗口。西岸,余坤国际广场、世邦万象城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东岸,高达53层的百官广场高高耸立。从曹娥江南环大桥沿着曹娥江东岸前行,是9公里亲水型文化长廊,“舜会百官”石雕等蔚为壮观,绿化小品争奇斗艳……

下午2点多,我来到曹娥江西岸的娥江影视厅。喜剧《过年好》正在上映,放映厅座无虚席。工作人员说,春节长假期间,这里每天下午和晚上各免费放映一场贺岁电影。上虞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一江两岸”的8大文化场馆,今年春节期间免费推出“品文化、过大年”——2019曹娥江文化客厅新春系列活动。如乡贤馆举办知名乡贤家乡行、“回乡偶摄”——最美全家福活动,非遗馆举办传统非遗类体育亲子游戏活动,越剧大师工作室推出“戏迷天天乐”精品戏曲展演,等等。“这些文化场馆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退休教师潘光成说,春节期间他和家人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些文化场馆转悠一番。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曹娥江两岸滩涂和一座座跨江大桥,灯光璀璨,霓虹闪烁,映出上虞城市的繁华。在城市阳台喷泉水秀现场,不少市民正在观看表演。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高达100余米的喷泉,时而像蛟龙直冲云霄,时而如少女翩翩起舞,诗情画意的“一江两岸”更显婀娜多姿。

充满文化气息的香林村。记者 金国炳 摄

香林村 金桂银桂皆“富桂”

■ 记者 金国炳

从越城区驾车30多分钟就到了我的老家——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走进村里,一路风景,一路文化……按现在时髦的说法,这是一个网红村。但在20年前,许多村民最大的愿望是通过经商或者子女考大学,走出这个山坳。

那时的我还在杭州读大学,母亲时不时传来消息,先是一批批领导来村里视察,接着一拨拨记者扛着摄影机来采访,随后是一车车游客来旅游。“老家要大开发了。”很多村民从中嗅到了商机。1997年,母亲也从乡办企业辞职,开起熟食店。后来,又增加了早餐供应。一年下来,收入比在企业打工多了几倍。

金桂银桂等漫山遍野的大香林景区名气越来越大。初尝甜头,母亲决意在村中央开办香林村第一家农家乐,桂花节期间推出送餐服务,把饭菜送至桂花树下。闻着花香,吃着地道的农家菜,慕香而来的客人哪怕过了饭点,等上几个小时也乐意。厨师出身的父亲内退后,在家里帮忙,客人们见他总爱夸赞一番:“这个味道,城里吃不到。”

母亲为人淳朴,对常来的熟客时不时送些干菜等土特产。绍兴城里人很记这份情,每次来大香林景区都会照顾她的生意。

香林村同景区相互融合,村在景中,景中有村。景区的开发,带动了一大批“妇字号”农家乐的发展,店主都是像母亲这样清一色的“女掌柜”。从1997年大香林景区开发至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已增长了10多倍。

现今的香林村,充分挖掘、利用村域内桂花园、古井、台门、果桂等资源和历史人文底蕴,让美丽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大香林景区拥有的名片和头衔也越来越多,每年能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这里还受到民间资本的青睐,元祖米酒工坊、老友记咖啡店、华少影视基地、活禅高端民宿等新兴业态的入驻,进一步激发了香林村的活力,甚至吸引了一批上海、杭州的外来客前来养老,让香林村的“富桂”转换成了“富贵”。

东茗隧道。 记者 王旭东 摄

东茗隧道 牵动石城“铁路梦”

■ 记者 王旭东

对于新昌县东茗乡宣传委员陈隽来说,这个春节又多了一些期待。“这几年,东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年吸引二三十万名游客。”陈隽说,尽管杭绍台高铁没在东茗乡设立站点,但这条新昌人一直期盼的铁路,肯定能为东茗乡带来更多游客。

杭绍台高铁新昌段全长28.48公里,投资44.4亿元,2017年12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于2021年通车。杭绍台高铁有一条特长隧道——东茗隧道,全长18.2公里,不仅是杭绍台高铁最长的一条隧道,也是全国铁路项目中最长的隧道之一。“隧道施工难度极大,最大的埋深达262米。”杭绍台高铁新昌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为加快进度,增加作业面,东茗隧道开挖了3个斜井,共同掘进隧道,目前已开挖3700米。

杭绍台高铁新昌段99%以上是桥梁和隧道。“我们测算了一下,新昌人能看到高铁‘真面目’的时间大致仅有10秒。”杭绍台高铁新昌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尽管高铁只在新昌地面上露出短短10秒,但高铁的到来,将彻底改变新昌不通铁路的历史。

即将飞驰而来的高铁经济,让石城百姓充满了期待。在杭绍台高铁新昌段沿线,记者明显能感受到高铁带来的变化。在嵊州、新昌交界的茶坊村,将建设一个占地15000平方米的高铁站——嵊州新昌站。这个站点距离闻名全国的新昌茶叶集散地——新昌茶市不远。“高铁开通后,茶叶生意肯定迈上新台阶。”新昌茶商杨新达满怀期待地说,新昌整个茶产业、旅游业都将出现巨大变化。

杭绍台高铁不仅为新昌人出行带来便利,更使得新昌能加快融入杭州“半小时经济圈”,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集聚。作为中国首个民营控股的PPP高铁项目,新昌的万丰奥特集团是8家参与投资的企业之一。“山区小县交通不便,掣肘了新昌企业发展。”万丰奥特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一直呼吁结束新昌、嵊州等地无铁路历史,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项目终于落地了,这是造福百姓、造福后代的工程,势必将助力新昌区域经济腾飞。

2月10日,绍兴北站迎来返程高峰。见习记者 章 斌 摄

后诸村 被高铁改变的生活

■ 见习记者 诸丹萍

近日,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了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项目设计招标公告。届时,北站将形成一个区域中心,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混和用途”于一身,使市民能方便地选用多种方式出行。

从开始建设到运行,我见证了北站的点滴变化,享受到了多种红利。春节回家,得知北站又将华丽变身,我心中满满都是自豪感。

我的老家就在高铁北站附近的越城区灵芝街道后诸村,距高铁北站仅1000米左右。北站所在之处原先是一个小村落,村民出行主要依靠城乡公交。10多年前,我读初中时,去一趟城区都要花费近半天时间,更不用提去趟北京、云南了。所以在北站建成之前,我脑海里从没闪过去省外读大学的念头。

2011年,我还在读高三,绍兴高铁北站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看着北站慢慢初具规模,想到将来可以从家门口坐动车出远门了,我对大学的挑选不再局限于省内。高考结束,我的高考志愿表上清一色填报的是外省院校。

2013年7月1日,伴随杭甬高速铁路的开通,绍兴北站投入使用。那时我已在云南读大学,以前每次回家,火车只能到杭州东站,需再转乘快客。绍兴北站开通后,在杭州东站买上一张动车票,就能坐上回绍兴的动车。第一次坐动车,敞亮的车厢、宽大的座位让我感到惊喜。仅仅十几分钟,就到了绍兴。这个速度放在过去不敢想像。

自从家门口有了高铁站,村里人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变化。过去,出远门意味着奔波,现在却可以舒舒服服地乘坐动车便捷出门;过去,很难在村口叫到出租车,现在村口出租车穿梭往来;过去,公交车站远,公交车班次也不多,现在有了BRT,不仅速度快,班次也多了……对于不少村民而言,绍兴北站的建成还意味着有了一份新工作:去那里当保安、管理员、服务员等。在家门口上班,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不久的将来,绍兴北站还将有地铁经过,会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TOD。北站的未来将有无限的可能性,相信我的生活也会随着北站的发展增添新的色彩。

 

冬日的白塔湖如“山水印章”。记者 何 丹 摄

白塔湖边 生态饭越吃越香

■ 记者 何 丹

山水环抱,万顷碧波。白塔湖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诸暨市东北部。

我的老家就在白塔湖边上的山下湖镇。2月8日,从老家出发,10多分钟车程后,一片片芦苇荡、一个个湖中小岛便映入眼帘。不少游客划船游湖,沉迷在大自然刻下的“山水印章”中。

白塔湖北临萧山区,东接越城区,以前,因地处三区(市)交界,交通不便,被称作穷乡僻壤,家家户户以务农为生。听爷爷说,那时,每到农闲时节,村民们常常去湖里捕鱼捉虾。但抓到的鱼虾,自己舍不得吃,拿去街上卖,以换取生活所需。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白塔湖周边,店口五金、山下湖珍珠、阮市轻纺等产业蓬勃兴起。经济粗放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白塔湖这颗明珠一度蒙尘,黯淡无光。

10年励精图治,美景得以重现。湖中有田,田中有湖,人湖共生。如今的白塔湖已成为集自然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湿地公园带来的客流量,也让沿湖村子“活”了起来。世代居住在白塔湖畔的村民嗅到了商机,纷纷搭上了白塔湖旅游这趟“顺风车”。开农庄,卖鱼干,参与湿地项目承包……不少村民都因白塔湖的变化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阮氏镇何家山头村白塔湖启华农家园老板王启华是最早一批搞起渔家乐的村民。他的农庄以白塔湖当地的水产为特色,吸引了无数回头客。“托白塔湖的福,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王启华说。

沿着白塔湖一路前行,隔一段路就能看到打着白塔湖牌子的农庄,门前空地上停满了车子,谈笑声不时从屋里传来。除夕夜,家里本想订个年夜饭,一圈电话打下来都被告知“下手太晚”,有些饭店甚至在半个月前就被预订一空,可谓一桌难求。湿地公园更是成了网红,春节期间亲戚们来拜年,个个点名要去“打卡”。

如今,白塔湖周边一带,吃穿住行几乎没有城乡差别。听说,白塔湖湿地公园还将推出更多适宜游客观光的配套设施。可以预见,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这里的人们将分享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