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就是文化味。春节临近,一个个民俗活动在我市各地开展得丰富多彩且热闹非凡。如嵊州市的千年古村华堂村,1月28日举行了舞狮、踩高跷、越剧演出、书写春联、彩妆送福送春联等传统年俗年味活动。(1月29日《绍兴晚报》)
“互联网+”时代,我们既不缺文化传播的渠道,也不乏民间草根的力量。让民俗活动大放异彩,关键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力、群众主体,坚守其“根”、突出其“神”、抓住其“形”,深入挖掘民俗的来源和内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演好民俗大戏,讲好民俗故事,让民俗有尊严地“活”在当下,并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越是民俗的,就越有乡愁的味道。祝福、包裹蒸等民俗活动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共同分享,才会更有情趣、更有味道。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家里走出来,从酒桌上撤下来,从牌桌上退下来,多为喜庆祥和、充满过年气息的传统民俗活动捧捧场、喝喝彩,使“年味”浓起来、兴起来、活起来。
民俗活动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如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民俗“活”起来才更迷人,由此衍生出的话题是,如何让民俗文化延续出更蓬勃、更强大的生命力?如何让乡愁的味道更加浓郁?这无疑是一道时代考题。当下而言,一方面要融入现代气息,多一点时尚创意,多一点文化载体的“混搭”,譬如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在传统民俗中赋予时代新意,从而散发更持久的魅力。另一方面要线上线下互动,借助“互联网+”的翅膀,积极创新文化载体和传播方式,切实增强民俗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