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例农村集体非住宅建设用地地票拍卖在诸暨市陈宅镇成功举行,该镇巽迪陈村一块808.65平方米的农村废弃校舍土地拍出了270万元天价。拍卖后,该地块将焕发新的活力。(1月30日《绍兴日报》)
800多平方米的集体非住宅建设用地,年久失修,废弃多年,如何使之焕发新生,为美丽乡村建设盘活资源?诸暨的“全省第一拍”无疑作了有益探索。一张地票,规划新用途,寻找新主人,发挥新作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盘活存量空间。这其中,融入了颇多的商业思维,采取了商业操作模式,体现了市场运作特色,具有较强的样本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城乡二元分化,在城市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农村主要劳动力纷纷外迁,留守村与空心村越来越多,虽然村级经济也在不断提高,但建设用地呈现出资源过剩现象,最大特点是闲置建筑增多,空置老宅增多,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再利用再开发,许多乡村一边是现代化农村的颜值门面,一边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墙圮废,没有需求也就无法切换,以至于惊现无人村等奇异景象。
农村资源的盘活,可以多条腿走路,民宿经济已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利器,引来资金,盘活民宅,发展旅游,富民富村,目前我市已有439家单位录入浙江省民宿管理系统,其中诸暨以163家民宿位居榜首。盘活了住宅土地,不等于盘活了全部的村级资源,把闲置土地以地票形式拍卖,依托于2017年出台的《诸暨市地票管理实施细则》,为农村集体非住宅用地注入活力和动力,让地票在本地交易流通,进一步盘活农民闲置资产、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村发展空间。思路一变,集体闲置土地有了新出路。
270万元买了一个旧校舍,不是人傻钱多,也不是村里套路深,而是盘活乡村资源的创新与实践。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增收,硬件要升级,美丽全覆盖,如果不能“脑洞大开”激活思维,乡村的发展必然会减速减效,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出台政策鼓励资源共享与流通,只能是自我抑制自甘边缘化。诸暨之所以民宿经济与民营经济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在于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打破常规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270万元成交一张地票,证明农村资源的盘活可以融入更多商业思维。在政策充许的范围内,在实现双赢的底线内,在坚持振兴乡村的原则上,应该让“地票模式”遍地开花,让“地票”消灭“废地”,让“地票”造福农村,走出一条“资源+商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