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农历腊月廿八,早晨7点多的绍兴火车站,人渐渐多起来。候车室里,回乡人的脸上满是喜悦与期待。从1月21日开始,每天大约有4000多人,从这里奔向家的方向。他们的行李箱里装了啥?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走访了“40后”“70后”“80后”“90后”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听他们讲一讲属于他们的回乡故事。
“40后”郝老太太
带了5斤榨菜,回老家配馍馍吃
“小姑娘,你长得有点像我外孙女。”候车室内,一位身着红色毛衣的老太太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要回家了,马上可以见到闺女和外孙女,还有一些老邻居,能不开心么。”
老太太姓郝,河南人,73岁,坐在她边上的是儿子、儿媳和孙女。老太太有3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在老家,儿子们把家安在了上虞。7年前,小儿子大学毕业来到绍兴,看到这里经济发达,之后大儿子和二儿子也陆续跟来。经过几年打拼,3个儿子都在上虞买了房,老太太就来上虞专门带孙子、孙女。
在上虞生活了6年多,老太太说上虞干净又文明,她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但每到春节,她还是要回老家,与女儿、外孙女还有老邻居们团聚一下。“我想跟老邻居们唠唠嗑,看看家乡的变化,也跟他们讲讲我在上虞的生活。”老太太说,她带了5斤上虞的榨菜,要给老家的亲朋好友配馍馍吃。
“70后”吴永华
这是一年中身心最放松的时刻
与郝老太太一样,坐在不远处的吴永华也是一脸放松的笑意。46岁的吴永华与妻子在上虞盖北一家工厂做操作工。老家在河南,5年前,他们在上虞盖北买了房子,成为新绍兴人。
吴永华说,去年,为提高基层员工的专业能力,公司把他外派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今年毕业后,他能拿到大专文凭。“拿到大专文凭,意味着我的学历提升了,专业技能也进步了,到时候工资也会上涨。”吴永华难掩心头喜悦。
“绍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适合安家立业。”吴永华说,辛苦了一年,也赚到了钱,但总要回家过年,因为根在那里。
“回家过年意味着可以暂且放下疲惫,心里变得宁静舒坦,与儿时的玩伴喝酒畅谈,这几天是一年当中最放松的日子。”吴永华说。
“80后”李刚
想吃老婆做的馅饼了
候车室一角落里,出生于1980年的李刚正和他的安徽老乡说说笑笑,聊得火热。
李刚在绍兴做牛奶配送员。凌晨3点半起床,傍晚6点半结束工作,中间可以休息,每天工作6小时。6年里,他的工资从当初的3000元翻了一番,他早已习惯在绍兴的生活。
让李刚略感遗憾的是,这些年与家人聚少离多。他的大儿子如今在安徽亳州上大学,前年他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原本夫妻俩都在绍兴工作,生了双胞胎儿子后,他老婆选择回老家带孩子。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没什么特殊情况总要回家过年,现在我的双胞胎儿子都会跑了。”一想到马上能见到孩子,李刚瞬间就开心起来。记者问家里还有什么在召唤他时,李刚不自觉红了脸,笑着说:“我想吃老婆做的馅饼了,这段时间老婆天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90后”刘威
行李箱里装了给爸爸的礼物
“90后”小伙刘威是成都人,24岁,网络工程师,去年3月份来到绍兴。“回家意味着团聚,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刘威说,为了顺利买到回家票,他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抢票,火车票抢了好几天才成功。
刘威告诉记者,毕业前曾来过绍兴,看到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现象很普遍,一下子就被绍兴宁静文明的城市形象所吸引,毕业后就把工作定在了绍兴。
这一年来,刘威感觉业务能力提高了不少。比如,一开始做网络割接,由于没人指导,他从晚上12点一直摸索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才完成。后来再做类似的操作,只要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他说他很喜欢在绍兴的工作,希望新的一年业务上能取得更大进步。
家里的亲戚朋友一直催他赶紧回家,他的行李箱里有一顶帽子。“好些天前,听爸爸说他想要一顶帽子,我就买来当新年礼物送给他。”刘威腼腆地笑了。30个小时的车程,刘威已等得有些迫不及待。他说,家里过年要吃松松软软的葱花糕,腊月廿七、廿八的祭祖、赶庙会,都是很闹热的场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