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版《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列入第六章《乡村治理》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这意味着发源于诸暨枫桥的“枫桥经验”,升级成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具有重大的标志性意义。
《条例》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枫桥经验”源于基层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将其列入《条例》,是对其农村基层治理价值的充分肯定,也对其标杆性指引充满厚望。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也是夯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必要路径,是贯穿《条例》始终的红线。无论是优化乡村、社区职能职权,还是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无论是推动“党建网”和“治理网”双网融合,还是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居民自治机制,“枫桥经验”始终让党建走在前列,这是推广的核心之处。
良法善治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这既是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所在。这恰恰满足了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需要,为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矛盾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相对薄弱,一方面无论从普法情况来说,还是从法治意识、法治信仰等角度而言,农村法治化可谓先天不足、后天乏力;另一方面乡贤体系崩塌,加之有知识的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不仅让乡村德治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也让乡村自治更加无力。毫无疑问,“三治融合”的做法为各地农村治理提供了破题解题的思路与办法。
拥抱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诸如诸暨创新实施“云端守护”的平安建设机制,又如网上调解、社情民意的网上了解等等,都让群策群治网络日益强大,这种智能化手段的采用,信息化建设的融入,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但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是当前农村治理的短板所在,要将“枫桥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发扬光大,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枫桥经验”从地方走向全国,再升级成为国家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值得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