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
“不唯规模排位次,要以亩均论英雄!”坐在记者的对面,市人大代表、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陈良英自豪地说,公司去年销售额10亿元,占地仅有20亩,且这几年每年都以30%~40%增速成长。
“亩均论英雄”这五个字,频繁地从两会会场传出,从代表委员的口中“蹦”出来。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2019年,将进一步深化“亩均论英雄”等改革。
对于绍兴而言,“亩均论英雄”并非新生事物,基层探索始于柯桥区。2006年,柯桥区就创立了亩产税收评价,开全国先河。柯桥区的探索,基于发展与资源的矛盾——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后,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12年的“亩均论英雄”,不同的是不断拓展的改革内涵和外延,相同的是持之以恒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从最初的柯桥区,到推广至全市;从起初较粗略的“亩产”指标,到精细化的“亩均”考核。2018年12月,我市深化工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实践项目还成功入选了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12年间,“亩均论英雄”的评价主体不断扩容,从规上工业企业,覆盖到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实现了“应评尽评”。12年间,我市“亩均论英雄”改革更趋精细、科学,已实现了企业综合评价“四个全”:全区域、全产业、全要素、全流程。我市还建立了“绍兴特色”的分产业评价模型,实施亩均绩效精准评价和对标,突出了绍兴念好“两业经”的现代化产业导向。
对于企业来说,“亩均论英雄”就是一根全新的“指挥棒”。亩均效益“优秀生”,因为“吃得少、产蛋多”,处处受益,得到了政府在土地、用能、排污指标等方面的正向激励、倾斜扶持。反之,亩均效益落后的企业,受到了要素差别化政策倒逼,处处碰壁,很多企业甚至成了整治淘汰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亩均论英雄”成了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法宝之一,要素资源正向亩均效益高的企业集中。
亩均效益,对企业来说不啻一场“考试”。“每年结果公布时,几家欢喜几家愁。”钱纪明委员说,仔细看每年发布的榜单,不难看出,创新型企业永远是名列前茅的“优秀生”。实际上,“亩均论英雄”本质上就是在激励企业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排污指标等资源要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真正告别“摊大饼”式的粗放增长方式。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真正驱动亩均效益成长的原动力,对一家企业是这样,对一个园区、一个地区也是如此。一个园区、一个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在于“建了多少厂房”,而在于“集聚了多少脑子”,在于企业诞生了多少发明专利,更在于培育了多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王浩亮代表说,就资源禀赋来说,新昌县在全市并不占优,不少企业却在“亩均论英雄”的榜单中居全市前列。靠的是什么?创新!“新昌企业家危机意识强,舍得在研发上投入,正是一个个专利、一项项创新,让新昌企业不断崛起,也实现了资源要素利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