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昌小吃近年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名扬大江南北。近日又有好消息,继“嵊州小吃”平台上线后,嵊州被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而新昌在一年半时间里,发展炒年糕示范店180多家,遍布北京、上海、陕西等12个省市,增收1.2亿元。(详见1月2日《绍兴晚报》)
小吃能成为一大产业,是政府部门的远见卓识加上强有力的推动。新昌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奖补“新昌炒年糕”的品牌建设、人员培训、门店创建等。嵊州将小吃产业发展列为政府的民生实事工程,成立小吃产业行业协会,建立小吃互联网平台。品牌效应与政策推手从而使嵊新小吃产业迅速得以做大,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纵观国内,各地美食如云,也各具特色。嵊州小笼包、新昌炒年糕要走得更远,还需挖掘潜力,做好深化文章。嵊州有了一张“中国小吃文化名城”金名片,来之不易,应借势深挖小吃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吃的文化附加值,让小吃成为满载江南味的文化风景线,成为越文化的重要抓手来抓。嵊州和新昌都处于唐诗之路的重要地段,目前唐诗之路的旅游项目正在大力开发中,两地美丽乡村建设也卓有成效,让小吃反哺本地旅游,推动小吃文化在两地生根发芽,让小吃形成文化,文化反哺经济,影响力会更大。
小吃的背后,是一条完全的产业链。就拿粮食而言,年糕、榨面等小吃需要大量的粮食做原材料。在调整粮食结构的同时,要合理布局,建立基地,种植优质的适合地方小吃的粮食,这样不仅能给种粮大户带来稳定的销售渠道,还能保证小吃食材的质量,从而让优质的传统小吃走得更远。
嵊新传统小吃年代久远,有着一定的制作技能。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在保持特色的同时,还需不断推陈出新。如炒年糕,大多地方以炒为主,但嵊州、新昌的炒年糕可以有汤汁,汤汁中可配有豆腐、冬笋、糟肉等,看着简单,却很是讲究,口味也各不相同,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所需。而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忙碌奔波,方便快捷的美味小吃更是成为年轻人的首选。这就需要经营者不断探索和创新,从本地走向全国,从线下到线上,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