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城区教体局就适龄少年儿童户籍生人数严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摸排情况发布“招生预警”,6所学校的2019年招生开启红色预警,2所学校开启黄色预警。(据12月26日《绍兴晚报》)
越城区范围内8所学校发生招生超编预警,可见超编的压力实在不轻,尽管已有多所学校通过把校内的实验室、社团室等多功能室改造成教室,扩建班级解决部分学生的入学难题,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源上得以解决,僧多粥少的矛盾反而越来越突出。
为什么学校减压越努力,招生压力反而越大?这背后其实是家长的名校情结与择校焦虑造成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很大程度体现在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保障上,这也是一直以来学区房一房难求的原因,每套学区房的背后都有一个学龄儿童的户籍,而学区房火爆的结果是学校无法承受超编的学龄儿童,今后户籍在学区内未必能确保孩子在学区内上学。
离2019年秋季入学还有半年多,越城区教体局却早发预警,把招生条件与优先顺序提前公布,提醒打算购房或迁户的家长谨慎选择,我们在为预警服务拍手叫好的同时,不免心生忧虑,该如何缓解越演越烈的择校情结?如何化解家长心中的那份学前焦虑?
名校不是靠排名排出来的,而是家长和社会普遍认同的,相对而言名校集各种优质资源于一体,从某种程度上有着先天优势,家长的择校焦虑一半来自跟风,一半来自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由此,应让教育资源均衡化,促进师资交流,创新特色教育,升级硬件质量,做好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当然,教育资源的均衡并不是提倡平均主义,而应该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把名校经验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复制到其他学校,实现经验共享,理念互通。择校焦虑与名校之恋,说到底都是为了中考的临门一脚,当考分高低成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时,择校便无可避免,假如中考制度有所改革,素质教育的优势更多体现,各校之间因材施教地培养特长生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势必疏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
诚然,有些矛盾也不是学校所能缓解,家长也需要转变思想,放下所谓的名校情结,根据孩子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定向培养,而不应作为考分机器加塞名校,“招生预警”的背后,实在有着太多令人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