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5日核发,主营春饼……”这张编号为“新工商证字第001号”的执照正在新昌县市场监管局的展厅里展出,执照的主人叫梁爱娟(现已去世)。经查证,这是改革开放后现存最早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详见12月3日、7日、17日《绍兴晚报》)
看着这张发黄的执照,笔者思绪万千。深知这份执照之于我的父老乡亲意味着什么,有着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如果说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形式,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那么,新昌县工商局颁发给梁爱娟的这张全国“最早”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则可以说是为个私经济打上了合法的“钢印”,从此为绍兴乃至全国的个体工商业主争取到了合法身份,以此为肇始,绍兴乃至浙江和全国各地渐次掀起了民营经济的大潮。
那么,为何全国“最早”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会花落新昌呢?这个问题就像全国首张“生死契约”为何会诞生在小岗村一样,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穷”字。新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自然条件恶劣,工业基础薄弱,可耕田少,农民生活十分贫困,一直来戴着省定贫困县的帽子。穷则思变,新昌县政府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鼓励个体经营者大胆地试,勇敢地闯,率领全县40万人民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进入新时期后,新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新昌个体工商户只有26户,如今全县拥有各类企业10797家,经营范围也从简单的小吃、副食品扩大到诸如农业服务、机械加工制造、电脑技术服务、家政服务等三大产业的方方面面。2001年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2004年上升到全国百强县第69位,医药强县、纺机基地、轴承之乡、冷配大县、名茶之乡等荣誉接踵而来,全县已拥有10家上市公司——这一现象被誉为“新昌现象”。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历届新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息息相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新昌“春饼大妈”的这张全国“最早”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是对总书记上述论述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