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门口的马路路面改造后划了交通标线,其中几条实线把车辆进厂的路阻断了。车辆进出这家制衣厂的代价是被监控抓拍,或是绕很远的路调几个头再驶入。为此,该厂负责人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却一直得不到整改。(据12月10日《绍兴晚报》)
厂门口的路面“划错”线,显然是没有考虑到周边单位出行便利,如今所涉单位提出异议要求整改已半个多月,却一直不见动静。路面标线纠错究竟由谁管?报道显示,竟是两个部门在“掐架”。道路改造单位柯桥城投公司认为交通标线归交警部门管养与调整,交警部门则认为项目还没有移交接收,调整权还在柯桥城投公司。
一条路面的交通标线,牵涉到“娘家”“婆家”。“女儿”还未出嫁,“娘家”却要把责任推给“婆家”,这显然不合情理。就事论事,交警部门有理有据说责不在己,城投公司规划施工“划错”线在前,推卸责任不担责在后。如此作为,也难怪路面划线太过“任性”。
一条路面的交通标志线,成了衡量部门工作作风的一道底线,孰优孰劣,担当与否,就像一面镜,照出了部门的差距。此事并非偶然,我们经常会遭遇“部门打架”的尴尬,一个部门的事再难也不是事儿,一旦牵涉到两个以上的部门,往往就找不到“有关部门”了,谁都有点责任,却谁都不负责任,很简单的一件事,拖了好久还是无法落实。这固然是办事群众的不幸,更是职能部门的悲哀。责任部门不担责,在多部门扯皮事件中尤为明显,特别是一些无法界定责任无法厘清主次的跨部门工作,更能看出当事部门的姿态与精神,更能见证一个部门的行风与作风。
年底了,各项工作考核都将启动,从小事入手,从多部门联合作战的事务切入,窥斑见豹地客观评议部门作风,看一看有关部门面对群众利益和民生诉求,是勇于担当,还是置身事外,是积极有为,还是推诿扯皮。“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许多办事难顽症逐一破解,但一些隐性的“办事难”还是存在,需要我们更精准地“会诊”,更用心地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