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丽雅现代化的生产线
从2004年初起,浙江洁丽雅集团接连收购了湖北省嘉鱼、咸宁、汉川等地的9家国有企业,开始了将生产基地向中部地区战略转移的一连串大动作……
挟资西进,既是洁丽雅响应国家“中部崛起”“西部战略”的一个实质举措,也是洁丽雅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洁丽雅直接面对的是这些掺杂着国资成分的企业如何改造激活?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嘉鱼棉纺织厂,曾经的湖北省属重点企业,最多时拥有2000多名员工,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种种制约因素,它迈不动了,垮下了……“企业业务可以垮掉,但人心不能垮掉。”洁丽雅相关负责人明显感到,当地政府在全力支持收购的背后,饱含着殷切的期望。在对接、洽谈、收购等一个个重大关节,当地政府及各级部门可谓一路“护航”。
收购背后,承载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时任董事长石昌佳暗暗确定了第一步战略:改造激活。洁丽雅实施了对嘉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改造战略。
改造,先从“人心”抓起!洁丽雅没有广发“英雄帖”,却做了一件对民营企业来说几乎不可想象的事:全员招收原嘉棉下岗工人。
有人不禁为洁丽雅捏把汗,担心被“国企下岗工人”所拖累。然而,洁丽雅却坚信:“没有不称职的士兵,只有不称职的将军。”
以心交心,以情换情。这不仅体现在洁丽雅与大部分员工的面对面谈话交心上,更体现在洁丽雅做出的一个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的近乎冒险的决定:除了从总部调入个别人员之外,所有公司管理人员一律从下岗员工中产生。
事实上,不仅是在嘉鱼,在咸宁、在汉川,洁丽雅招收的近2000名员工中,下岗工人竟占到了99%!连“财务部经理”都拱手让给当地人。
挺进湖北之前,洁丽雅就将员工的工资标准定在一个相当诱人的水准,比同行业高出10%。改造激活的结果,却是又一次“地震”:洁丽雅不仅为员工平均加薪150元,更额外增加了“免费工作餐”“生日礼物”等,还新建了“职工食堂”,如此待遇,远远超过了当地员工的期望。
改造嘉棉,是一次成功的战役,更是一次大战略的序曲。在湖北,洁丽雅对收购的其余8家国企加速实施了新厂区建设和技术改造,建成了一个个现代化家纺生产基地。经过2年的努力,洁丽雅在湖北生产基地实现销售5亿元,规模迅速扩大。
2年成功收购和改造9家国企,让洁丽雅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从2003年到2006年间,洁丽雅公司实现了品牌“三级跳”。从“中国名牌”到“中国驰名商标”,再到徐静蕾代言,投入巨资登上央视,洁丽雅开创了国内毛巾品牌增值的新速度。
记者感言:洁丽雅的迅速扩张,源于收购改造。在改造激活9家国企的过程中,洁丽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那就是,企业不仅是生产产品的,它生产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以人为本、不断超越的精神。超越不仅是企业的自我超越,更是员工自身的不断超越。它不仅让洁丽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凝聚了全体员工的信心与责任心,从而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无穷动力。这对当下正在深入推进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
新闻助读
洁丽雅集团创始于1986年,集团总部位于诸暨市。目前拥有浙江、湖北、新疆“一个总部和两个生产研发基地”,成为一家集纺纱、染整、织造、营销、物流于一体,以毛巾系列产品为核心主业,内衣内裤、袜子、家居用品等多品类发展的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