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市民已经购买或正在使用超标电动自行车,将有3年过渡期。(11月28日《绍兴晚报》)
关于现有电动车的“大限”传言由来已久,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于“超标”两字。因为得不到有效的规范与管理,电动车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游走在失控的边缘,体形越做越大,速度越拉越高,不少电动车已经出现摩托化倾向。超标的电动车成了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的“电摩”,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这次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对电动车的制造标准套上了“紧箍咒”,技术设限防篡改装,最高时速控制在25公里,电机功率提高到400W,整车重量增加到55公斤,而且必须有脚踏骑行功能,防火阻燃和淋雨涉水方面也有改进。这些新技术标准的落地,将从根本上规范电动车的硬件标配,对防自燃、防超速、防改装等方面都设立了底线,由无序到制约,由失控到规范,这应该算是电动车行业革新的一大进步。
然而,电动车的规范管理一半是硬件,一半是软件,车的标配并不是规范化管理的全部,对驾驶人的严管是杜绝电动车事故隐患的重点。目前频发的电动车交通事故,大多由于骑行者安全意识淡薄和不遵守交通规则引起,譬如骑车带人、闯红灯、超速逆行、违规驶入机动车道等等,驾驶行为是否规范是电动车安全行驶能否保障的最大因素。从某种程度而言,“管人”比“管车”更重要,也更迫切。
“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车能否规范行驶,除了硬件套上笼头外,软件监管必不可少。虽然对于电动车的上路管理,将有一套新标准可供执行,但难管是个不争的事实。一是难在违法监控和取证难;二是难在现场执法管理难;三是难在处罚力度提高难。明年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后,在电动车管理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有三个,一是要加大过渡后的超标车打击与退市力度;二是要建立起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长效监管机制;三是要人车并管强化对电动车驾驶人的规范与制约。
“新国标”的出台,是电动车规范化管理的一大进步,对于广大电动车骑行族而言,交通安全意识上也要跟进,电动车也是车,也要纳入专门的管理范筹,不能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自觉遵守“新国标”与道路交通安全法,既是对文明交通的贡献,更是对自我安全保护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