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2018中国·绍兴“名士之乡”人才峰会在绍兴举行,近500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博士齐聚一堂,助力绍兴产业转型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这场盛会,不仅仅是为了把海内外的优秀人才请到绍兴来看看,也不是纯粹为了打造一个最强“朋友圈”,其背后的战略考量更令人深思。
产业创新的“最重砝码”
10月27日下午,国际人才科技项目暨知名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对接洽谈大会现代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4个分会场同时举行。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的500余家本土企业参会“淘金”,许多企业都是一把手亲自出马,有的还带来了技术团队的主要成员,现场座无虚席。
“我带来的类免疫疗法低温消毒灭菌技术,适用于所有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项目技术是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orge A. Olah教授指导研发的,已成功应用于各种不同医疗用途。”在现代医药分会场,丁力行博士刚结束项目路演下台,就受到企业“围攻”,名片很快就派发一空。
人才的到来,让更多本地产业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高效发电技术、地嵌式智能停车充电系统、超低排放监测与控制……一大批成熟度高、实施性强、市场前景大的优质项目让企业老总们兴奋不已。
“您研究的项目和我们公司的发展十分契合”“您的技术我们非常需要”……在“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项目与资本“相亲会”上,企业对项目和技术的渴求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深入市场的渴望都转化为对人才的热情。
峰会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就是“对接”二字,企业在峰会里找人才找项目找商机,人才在峰会里找市场找平台找资金找合作伙伴,人才与企业在频繁的碰撞中火花不断。浙江精工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伟表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项目,特别是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将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峰会背后的发展渴望
在本土企业热情的背后,蕴含的则是绍兴在重大战略机遇面前的选择。
当前,绍兴正迎来前所未有、大有可为的重大机遇。围绕全省“四大”建设战略部署,我市正按照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城市体系、重塑城市文化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体系”的要求,向杭州湾时代迈进。绍兴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其中?随着每年一场人才峰会的举行,一项致力于全球人才集聚的计划正加快实施。
“人才是最大的发展变量,绍兴要抓住新的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敞开胸怀广纳天下英才。”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绍兴创业创新环境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也成为参会嘉宾们的共识,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教授韩敏芳用“寻求合作推动发展”8个字表达了此次来绍的用意。
峰会开幕式上,绍兴分别与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这5个科创大走廊校地合作项目的签约,将推动更多高端人才、创新资源在绍兴的有效集聚。在“打造大湾区先进智造基地”院士专家专题咨询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们,溢于言表的都是助力绍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拳拳心、殷殷情。
“人才峰会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旨在营造一种好的环境。”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大绍兴,需要以世界眼光、全球思维,把绍兴建设好,而人才是其中关键。
绍兴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人才的集聚地,不仅要有一定的人才数量、质量,还要有一定的人才流量,让人才市场的活力辐射全球。
安居乐业的人才生态
峰会会期虽然短暂,但只要平台搭建起来,大会“永不落幕”。
一位业内人士提出,绍兴应以人才峰会为契机,相信市场、尊重主体,营造具有绍兴特色的创新人才生态,以更便利、更宽松、更包容的环境来增强创新资源与绍兴的“黏度”,让更多的人才加盟到绍兴的发展中来。
如何让人才因情而来,因适而留?挑战正在于此。
不难发现,绍兴正加快载体和平台建设,用一流的科研平台集聚人才。如在2016年启动建设的绍兴“千人计划”产业园,去年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现已入驻海外人才项目95个,“千人计划”人才58人,入驻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企业等390家,实现研发和创意设计营业收入超9亿元。在全省先行先试“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建设,不断提升引才能级。
“让绍兴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人才安居乐业的热土。”为营造这样的氛围,在全面落实绍兴人才新政“20条”的基础上,我市还制定出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并将“海外英才计划”拓展为“海内外英才计划”,按同等标准、同等政策引进国内领军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政策。
“对人才,求所有、更求所用,关键是环境和服务。”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核心是创新,根本靠人才,最有效的途径是坚持面向企业、面向产业、面向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引才聚才,让“名士之乡”在新时代吸引更多天下英才,成为真正的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