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28日,正处于创名牌阶段的民营企业浙江冠友集团,开年一个半月就销出了西服一万余套。图为检验车间一角。首席记者 袁 云 摄(照片由市档案局提供)
发达的民营经济,鲜明的产业特色,优越的投资环境……“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另一枚耀眼标签。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绍兴市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以后,我市提出了针对民营经济的放心、放手、放开、放胆“四放”要求和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四不限”原则,绍兴民营经济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回顾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乡镇基础、民营机制、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绍兴模式”,让绍兴民营企业走上了复合型发展道路。伴随着政策东风,绍兴人从个体户干起,越商群体逐渐崛起,块状经济风起云涌,转型创新此起披伏。75家上市公司、4500多家规上企业,为民营经济的“绍兴模式”作了最好注脚。
起 步
民企遍地开花,块状经济凸显
上世纪80年代,在越城区的劳动路,一批绍兴人用邓丽君的歌声伴奏,挂起了牛仔裤,摆起了地摊;在柯桥区的104国道沿线,到处都是贩卖布匹的摊贩;在诸暨、上虞、新昌、嵊州,有人养起了珍珠,有人卖起了雨伞,有人做起了医药……而这些,正是绍兴民营经济块状发展的基础。
“个体户”、“暴发户”成了那个时代企业家的代名词,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养家糊口是创业的原始动力。“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很多人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赵兴良是柯桥第一代的卖布人,今年已经72岁的他,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商经历依然记忆犹新。他是第一批进入轻纺城老市场的布商,“那时候做生意和现在不一样,我只有小学文化,但丝毫不影响做生意,只要有布,客商都是抢着要。”伴随着柯桥轻纺产业的不断发展,赵兴良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最多的时候拥有4个门市部。如今,他已经退休,儿子和女儿则分别成立了外贸公司,把生意做到了国外。
赵兴良一家的经商经历,正是绍兴民营块状经济发展的鲜明写照。以千家万户的“百姓经济”为基础,个体户的发展壮大让绍兴民营经济产业布局有了明显的地域特点:柯桥区的纺织、印染,诸暨的袜业、衬衫、珍珠、五金,上虞区的伞业、化工、机电,嵊州市的领带,新昌县的医药、轴承,越城区的家私……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
政府推手,显然是块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我市把培育发展区域块状经济作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着力点,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或“几乡一品”的产业集群,民营企业依托块状经济而成长,块状经济因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全市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块状特色经济近40个。
壮 大
走出粗放发展,进军资本市场
一大批民营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在块状经济的滋润下发展壮大。
1996年的冯亚丽,还是诸暨阮市镇一家羽绒厂的部门主任。当时,他的弟弟冯海良已经“下海”,赚到了第一桶金。那一年,铜加工行业受制于政策,出现萧条,不少同行纷纷停产转行,冯海良却预见到市场商机,加大投资后邀请姐姐一起做生意。两年后,铜加工的“春天”如约而至,“海亮”凭借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走上了扩张之路。此后几年,“海亮”对部分优质资产进行收购、兼并、重组,扩大生产规模,成立研究所,开发出市场急需的高精度产品,打破了日本、韩国在东南亚市场的垄断地位。
2008年初,“海亮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绍兴最早一批逐鹿A股市场的民营企业。通过市场融资,“海亮”产业版图继续扩张,逐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地产建设、农业食品、环境保护、基础教育、金融服务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海亮”的发展之路,正是绍兴知名民营企业的缩影。在这过程中,抓住政策机遇,成为很多民企发展壮大的关键。
2008年这个年份,注定是个分水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绍兴民营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行业萎缩……不少绍兴民企悲壮倒下。
危机当口,绍兴相关部门以“支持创业、助动经济、服务民生”为主题,推出10个方面共30条服务创业举措。当年,“创业绍兴”大型系列活动轰轰烈烈举行,民营经济创业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创业绍兴”创业项目推介会如期举办。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甚至原先供职于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进入企业,迅速成为了民企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过这一轮洗牌,很多民企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中的佼佼者,走出了粗放型发展的泥潭,依靠科技创新、进军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升 级
拥抱新时代,向“智造”迈进
“前20年,我们做汽车行业,接下来20年,我们进军航空产业,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信心满满地表示。飞机制造、机场建设、通航运营、航校培训、飞行管理等一应俱全,一座由万丰集团打造的“航空小镇”已在天姥山下拔地而起,这个高端要素集聚、计划投资百亿元打造的特色小镇将成为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
露笑集团,从传统业务扩展到蓝宝石,如今更是通过兼并收购,完成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光伏行业的战略布局。去年销售额增长132.95%,净利润增长318.55%,两项指标均领跑浙江民企百强榜单。
化解“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瓶颈制约,一大批像“万丰”“露笑”这样的绍兴民企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基因不断植入绍兴民营企业中。
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结合,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无穷的发展机会,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下,绍兴民营经济又站在了一个新历史风口——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向“智造”迈进,成为许多绍兴民营企业的历史性选择。
在刚刚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绍兴占22席,数量全省前列。在最新一期的浙江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上,绍兴有18家企业入围,数量仅次于杭州位列全省第二。
■启示录
创新引领民企新征程
1997年11月,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并进行了广泛座谈和宣传。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四十年,绍兴民营经济发展步履铿锵,成就瞩目。
政策层面的不断推动,以及越商的精明、理性、内敛、务实,让民营经济的“绍兴模式”独树一帜:工业与商业互动发展,区域化产业和专业化市场互为依托。
经过多年深耕,绍兴民营经济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和鲜明的产业优势,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绍兴民企在多种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不少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并涌现了一大批上市企业。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已经成为绍兴的一个特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时,再次重申:“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为新时代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强化创新引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近几年来,绍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众多民营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我市正处在加快产业跃升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走上“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轨道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举足轻重。“鼓励支持引导和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这是绍兴发展民营经济的新方向。未来,绍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更大力度引进培育人才,深化品牌战略……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作出新的贡献,赢得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