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虞区群众文化月原创文艺作品才艺大赛决赛现场。记者 李志清 摄
莲花落、舞蹈、小品、越剧小戏、歌伴舞……10月21日,“启航新时代 筑梦大舞台”上虞区群众文化月原创文艺作品才艺大赛农村组决赛在梁湖街道古里巷村文化礼堂举行。17支代表队极具上虞本土特色的精彩表演,为台下观众送去了一道道文化大餐,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今年,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繁荣基层文化活动,上虞区举办了群众文化月系列活动,各村的文化礼堂成了才艺培训、展示中心,展现出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的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变化。
截至2017年底,上虞区已经建成文化礼堂101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亿元,举办文化活动1.4万余场。
2013年,上虞被评为省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积极县,2014年被评为省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上虞模式”被新华网、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崧厦镇祝温村、丰惠镇西湖村文化礼堂被评为省五星级文化礼堂。
高标准建设,这是上虞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他们在严格执行省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上虞自身特色,制定出台《文化礼堂设施建设手册》并每年进行修改完善,明确规范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标准,对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虞舜会堂、虞舜学堂、展览厅、图书阅览室、春泥计划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室内活动场所都有面积要求。同时借助室内墙面、廊柱、楼梯走廊等,宣传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先贤故事、物产特产、乡村风貌、村规家训等内容。做好室外空间充分利用,利用广场、河边、戏台等建设文化宣传窗、文化宣传牌,拓展文化礼堂建设的内涵外延、空间范围,使群众一走近文化礼堂就受到文明文化的熏陶。
农村群众在农村文化礼堂“身有所憩、心有所寄”,这是农村文化礼堂常态长效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上虞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年度文化工作考核的重要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文化礼堂建设联席会议、宣传文化干部联系文化礼堂及日常管理、专职文化管理员工作职责、督查通报等制度,每家农村文化礼堂配备一名专职文化管理员,统一发放岗位津贴,年底进行绩效考核。与此同时,引导乡贤等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化礼堂建设中来,分批成立文化礼堂乡贤理事会和文化礼堂乡贤公益基金。梁湖街道古里巷村就是样本典范,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赏和批示肯定。目前已有30多个文化礼堂成立乡贤理事会和乡贤公益基金,每年公益基金本金达到5000万元,确保了文化礼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为礼堂的长效管理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开展星级评定,连续两年有16家文化礼堂被评为市四星级文化礼堂。
活动内容是农村文化礼堂的根本和核心。上虞采用“区级统筹、部门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体”的形式,统筹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文化礼堂活动开展。仅2017年,该区农村文化礼堂规定活动项目数就达到2656只,特别是春节期间,通过市场化购买服务,购买民间演出团队以及民营文化企业的服务演出200多场次,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各文化礼堂村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崧厦镇蔡林村、金村等每年开展村落文化节,小越街道倪梁村连续举办村级联欢晚会,丰惠镇西湖村年年开展文化走亲活动等。春节祈福迎新、重阳敬老、儿童开蒙、成人仪式等各种礼仪活动,和谐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孝子女、好少年等“十佳”评选活动,设立“乡贤榜”,举办“知乡贤、学乡贤、做了不起的上虞人”等活动,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增强了群众积极性,丰富了文化生活,为乡村注入了精神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