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纪念枫桥经验55周年 >> 新闻聚焦
“枫桥经验”探索“三帮三延伸”做法再成全国亮点
全国农村社区矫正的“雏形”
2018年10月19日 10:16:52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整顿治安,从长远看,教育人、改造人是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方面。在三十而立的迷惘期,“枫桥经验”再一次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在矛盾层出不穷的时代,“枫桥经验”再次探索出新的“三帮三延伸”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枫桥经验”的内容。

陈善平告诉记者,枫桥司法所、枫桥村镇党员干部和群众探索出的“三帮三延伸”及其他方法,成为后来全国农村社区矫正的先行。2004年,全国正式提出“一二三四社区矫正”,全国农村社区矫正率先在枫桥试点。这是“枫桥经验”对历史的再次贡献。

 “枫桥经验”30周年纪念大会。(资料图)

帮教向监狱延伸

去监狱“探亲”

比亲人还勤

“枫桥经验”就是教育人,如何教育大有文章。枫桥镇司法所充分运用“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把安帮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完善了“三帮一”结对帮教制度和“四位一体”的立体式帮教网络。“三帮一”即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一名致富能人帮带一名归正人员,“四位一体”即由镇、村(居)、公安、家庭组成帮教体系。在对归正人员的教育管理上,枫桥司法所创造出了“三帮三延伸”的工作机制,即帮教进监狱、帮教重实效、帮教讲长效,这在当时挽救、教育改造了许多人,使那些失足人员找到了新路。

钟瑛村人骆某,因抢劫罪被判入狱,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每年都有人来监狱看望他,鼓励他积极改造。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却比他亲人来得还要勤。这些来看望他的人就是枫桥司法所的工作人员。

把帮教触角伸向在服刑人员的监所,提前介入帮教,从源头抓起。这便是枫桥司法所探索出的帮教向监狱延伸法。

司法所每年初都要对帮教工作情况作一次全面的调查,梳理归正人员的总体情况,调整帮教方案,组织派出所干警、包村干部、村干部及服刑人员亲属赴乔司、绍兴、金华等监所看望在押的帮教对象,签订“三联保”责任书,为他们送去有关法律法规书籍、生活补助费用,鼓励他们重树做人的信心。

骆某在监狱受到真情感化,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变被动改造为主动改造。他坚持每月给他的帮教小组写信汇报改造过程,从不间断。他在监狱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还因此获得减刑被提前释放。

帮教向监狱延伸,挽救了像骆某这样的失足人员,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1998年11月,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在枫桥考察。(资料图)

帮教向生活延伸

有名的“破脚骨”

变好了

归正人员婚丧必访、有病痛必访、有纠纷必访、遇突发情况必访;归正人员犯错谈心帮其端正态度,受到挫折谈心鼓其信心,思想有疙瘩谈心促其放下包袱,对重点对象经常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对帮教对象进行跟踪帮教。这是枫桥镇司法所的“四访四谈心”活动。对于归正人员,枫桥司法所将帮教工作向生产生活延伸,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安置帮教渠道。此外,还把思想工作做到帮教对象的亲属身上,经常督促他们要管牢管好和关心帮助帮教对象,实行亲情帮教,尽快使帮教对象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同时,对没有成家立业的归正人员,更是倾注爱心,勤做“红娘”,稳定归正人员“后方”,让归正人员及其家属在一个没有歧视,充满关怀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银杏村41岁归正人员葛某,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破脚骨”,好斗成性,经常寻衅滋事,拳头打出监狱之苦,成了典型的“二进宫”人员。2000年初,他被释放回家,但还是劣性不改,处处惹是生非,弄得村民十分头痛,镇帮教干部主动上门找其谈心,摸清了葛某劣迹再现的原因。他自认为年近40仍光棍一条,家境又不好,就破罐子破摔。帮教干部一方面想办法帮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一方面帮他物色对象。后经多方努力,他与一名外省女子成了亲,在办理计划生育手续时,帮教小组又帮他免了1500元的节育押金。

后来,帮教干部还多方协调筹集资金,为他置办了两台旧布机。葛某办起小布厂,又做了父亲,整天忙里忙外,人也换了样。村里人都说:“这个人变得介好,谁都勿想到。”

帮教注重长效

抢劫犯有了自己的家

栎桥村的杨水野在上世纪90年代时是一名村民小组长,他清楚地记得,“四类分子”的帽子被摘以后的八九十年代,各地矛盾不断,许多村里都有犯罪分子。特别是归正人员如何安置帮教,是村里的一个大问题。

“那时,每村大约有2至3人,大多为年轻人,他们因盗窃、打架斗殴等问题入狱。对刑满释放回村的人,村里会帮教3-5年,帮教人员对归正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登记,每月汇报一次。帮教讲长效,不断让受帮教的人变好,就地解决问题。这也是‘枫桥经验’的创新。”杨水野说。

叠山村23岁的归正人员楼某,因抢劫罪被判入狱,刑满释放回家后,他因母早逝,父亲又无力持家,对生活失去信心,有重新犯罪的迹象。镇村帮教干部将外流的楼某接回家,进行了规劝帮教。帮教干部多次与有关厂家联系,为他寻找工作,经多方努力,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同意招他进公司工作。

楼某进公司后,公司领导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住宿上安排与思想素质好、年纪大的职工在一起,潜移默化转变他;另一方面要求生产厂长、车间主任在工作上严格管理,凡遇到错误时,一律由公司领导亲自找其谈心,耐心疏导教育;所得的工资也经楼某同意先付必要的生活费,其余部分为其存入银行,以备他用。在长时间的帮教、制度化的管理下,楼某工作积极,思想稳定,职工间关系融洽,能遵纪守规,深得大家好评,很快他也有了自己的家。

在枫桥像这样帮人帮心,帮人帮富,以情教人,以法育人,实行亲情帮教,真情感化归正人员事例还很多。


作者:首席记者 周能兵 见习记者 华雨佳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