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丈夫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迷信,无宗教,选择树葬或海葬,不立坟墓。”9月12日,在谢塘镇建塘村,还未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走出来的杨女士缓缓地说,为了能更好地寄托对他的哀思,她与家人亲属们商定后最终选择树葬来安放丈夫的骨灰。这是我区出现的首例树葬生态葬法。
杨女士丈夫沈先生是谢塘人,今年1月被医院确诊为肝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于8月31日病逝,年仅42岁。“我和丈夫之前一直在上海工作,生前我们就约定以后丧事从简,不立坟墓。”杨女士告诉记者,那时丈夫与她通过宣传了解到,中国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缺乏,墓穴安葬土地资源很浪费,他认为安葬后最多也是亲人和朋友缅怀纪念,一棵树或一朵花寄托哀思都是一样,没必要大操大办,跟活人争地盘。
据介绍,沈先生生前热爱生活,对父母亲也非常孝顺,为人十分低调,他“走”前不忘生前约定,特地给妻子留下了遗嘱,表达丧事从简的遗愿。
“丈夫生前有说过想海葬,但我与丈夫感情很好,选择海葬,主要是我自己很难接受。”杨女士说,毕竟丈夫“走”时太年轻,以后想缅怀他不方便,选择树葬更让人有些念想,就像他还在我们身边一样。
杨女士说,丈夫生前特别爱家乡,说起家乡几乎都是赞美之词,而她娘家在湖北武汉,住在长江边上,她母亲曾说过,她百年之后想海葬,以后你们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海就能想起她。在她的家乡,树葬、海葬等生态葬法已实施20年了,所以她与丈夫之前很能接受这样的生态葬法。
“沈先生留下遗愿选择树葬,为我区实施生态葬法开了个好头。”区殡葬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启动的56家公墓建设中,已规划了一定比例的节地生态墓地,同时我区还对节地生态葬法出台相关补助政策,对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节地生态葬法给予3000-5000元不等的补助。目前,他们正与当地镇村联系,抓紧树葬生态墓地的落实,帮助杨女士一家完成沈先生树葬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