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头条新闻
【八八战略再深化 改革开放再出发】
气韵生动的地域文化长卷
——“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述评之二
2018年08月31日 07:58:4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展示乡情乡愁,擦亮文史名片,增强文化自信。

沿着浙东古运河,“绍兴文史·百镇赋”对28个镇(街)的报道,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的表达形式,展现了一幅幅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长卷。

越走越强烈的文化使命感

“非常有幸在《绍兴日报·新周刊》读到‘绍兴文史·百镇赋’,倍感亲切。”日前,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在阅读报道后感慨道。

“绍兴文史·百镇赋”系列报道,打开了古城历史记忆的一扇大门。从中凝望山水人物、朝代更迭、风情风物,让人对脚下这片沃土,产生更加深厚的情感。

报道组在柯桥区湖塘街道采访时,当地退休教师陈更生引领记者们走进古城村。他指着村民屋后一个“黄泥土丘”说,那是2500多年前勾践灭吴后由战俘修建,防御海潮的水利工程遗迹。记者上前触摸着坚如岩石的土丘,真切地感受到了几千年前,古越大地上劳动人民为了生存繁衍,与大自然抗争的坚毅与不屈。

“当年我家造房子,不知这土坡的来历,只知其坚固无比,抡起锄头使劲挖,竟挖不出一个坑。”一位村民指着残坝讲述着吴塘。之后,记者在《越绝书》找到了史料依据:“勾践已灭吴,使吴人筑吴塘,东西千步,名辟首,后因以为名,曰塘。”

历史遗迹尚存,史书文字可考,让人对隐匿于村落中的这个不起眼的“黄泥土丘”油然生出敬意,同时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通过报道,打捞和保护正在消逝的古迹。

这样的经历,在“绍兴文史·百镇赋”的采访中不胜枚举。随着走访的镇(街)越来越多,创作团队深刻地感受到,镇(街)村落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梳理好、报道好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绍兴文史·百镇赋’系列报道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报道让我们看到,历史文化不能仅是写在古籍中的阳春白雪,其根基蕴藏深植于山川、河流、村落里,每一次的整理挖掘都有现实意义。”绍兴市志原总编辑任桂全说。

越做越鲜明的文化特色

“东浦产黄酒,陶堰出人才,柯岩有奇石……细读一篇篇报道,镇(街)的文化特色扑面而来。”任桂全说。

他认为,系列报道突出每个镇(街)的文化特色,能够让人们对绍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开发夯实文化根基。比如东浦街道的黄酒历史挖掘,为当地黄酒小镇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此外,对于地方文创产品的开发,报道也提供了史料与依据。

对于报道的文化特色,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各个镇(街)的主政者。越城区塔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钟旌读了《钟灵毓秀耀塔山》一文后,通过微信给记者留言:看到报道后,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动与振奋。报道用文学性的表达,追忆了塔山先贤、讲述了塔山故事、遍历了塔山胜景;以大历史观的回溯,强化了“塔山人”与这块热土之间的情感连接,激发了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塔山更加钟灵毓秀,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受到你们报道的启发,接下去我们街道将在青年干部论坛中开展说塔山故事、讲塔山精神的演讲。”钟旌告诉记者,熟悉本地历史文化,对于基层干部开展各项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江南才俊出陶堰》,从陶堰人才频出的现象着手,全方位展示了古镇陶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使这座有着数百年文化积淀的古镇,熠熠生辉。越城区陶堰镇党委书记王小伟说,“绍兴文史·百镇赋”的报道如同一部部精美的乡镇“文化大书”,娓娓道来,细腻的笔触令许多乡镇重新“唤醒记忆、留住乡愁”。对陶堰而言,酒香也要常吆喝,

报道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着创作团队对于这块厚土的深知与热爱。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在阅读“绍兴文史·百镇赋”报道后认为,提炼比较精确,突出人文特色,十分难得。

越来越丰富的表达形式

3月27日,绍兴日报推出“绍兴文史·百镇赋”第一期,柯桥区钱清镇、华舍街道、安昌街道等7个镇(街),分别以一篇主稿、一幅画作、一组图片、一个对接手机客户端的二维码,与读者见面。读罢报道仍感意犹未尽的读者,还可扫码,深度观看各个镇(街)的视频和图文信息。

“编排大气,内容丰富,视觉冲击力强。”这是一位读者的评价,但创作团队仍在不断改进表达方式,丰富表现形式,逐步增加了“主政者说”“舌尖之上”“地名说”等栏目。

“主政者说”栏目,体现了基层治理者的文史知识与治理理念,接到写作邀请的镇(街)“一把手”们都格外重视,一二百字的短文,文采飞扬,立意高远,展现了基层治理者的情怀和理想。

鲜嫩清香的道墟蒸羊肉、面滑汤浓的东关片儿川,最近几期推出的“舌尖之上”栏目,将镇(街)特色美食逐一展现,让人读得满口生津。记者曾接到柯桥区福全街道秋瑾小学一位退休校长的来电,在称赞报道后一再询问“何时报道福全”。

而更值得品味的是为每个镇(街)创作的一幅画作,西画以油画和水粉对景写生为主,国画则山水、人物、花鸟兼备,或工或写,力求反映各镇(街)最具代表性的名胜风景、人文风采和特色风貌。钱清镇的“一钱太守”、柯岩街道的石佛、东浦的黄酒、陶堰镇的陶成章画像、东关街道的竺可桢版画,这些画作呈现了当地特色,加深了读者对镇(街)文化地标的印象。

老画家金履恒创作了国画“枕河人家”,与柯桥区华舍街道的报道一起刊出,文章和图画相得益彰。“这一系列报道以美文美图介绍本地的美丽镇村,创作团队独具匠心,特别是‘编、读、作’互动的媒体传统得以传承与发展,调动本地各方人力办好党的刊物,值得借鉴。”作为曾经是纸媒副刊美编的金履恒,对于这次报道的表现形式非常赞赏,他说:“通过画作、剪纸、篆刻、非遗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来丰富内容、美化版面、涵养读者,体现了绍兴高度的文化自信。”


作者:记者 潘晓华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