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纪念枫桥经验55周年 >> 好故事
一棵老榆树挡住了修路,两户农家收缩围墙让路保树
永和镇上演现代版《三尺巷》
2018年08月30日 09:30:1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整治后,环境大变样。

整治前,路很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进上虞区永和镇朱巷村赵丁自然村,只见一幢幢白墙黑瓦的民居鳞次栉比,透出浓浓的江南水墨韵味。前河边,一条4米宽的柏油马路在一棵老榆树底下拐了个弯,一路通畅。

昨天,60多岁的村民朱焕灿指着榆树对记者说,两户村民把围墙退回三尺多让给道路,既保全了树,又保证了路幅宽度,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家心里都很感激。

工程到这里 遇大树挡路

朱巷村是著名抗日烈士、中共新闻事业奠基人之一何云的家乡,由朱胜、赵丁、店前、麻园4个自然村组成。前河、后河两条河穿村而过,许多村民沿河而居。未整治前,前河河岸道路最窄处仅1米,村民开车出行只能绕道。

今年初,永和镇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投资750多万元,计划整修前河一段已逐渐坍塌的河岸,对河道进行清淤,同时把河岸道路拓宽改造至4米。

4月中下旬,前河综合整治工程推进至赵丁段时,碰到一棵树龄近百年的榆树挡道。“工程开始前,不知道这棵树已有这么高的树龄,事后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朱巷村一位村干部说。

大树挡了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挪窝或砍掉。但这么大的一棵榆树,如果挪了地方,不说能否继续保持旺盛的长势,能否成活都难以保证。而要是砍了,又太可惜,不仅村里少了一道风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村民也不会答应。

不能挪,不能砍,路修到这里卡了壳。怎么办?朱巷村党总支书记朱大江请示镇党委。镇党委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到现场踏勘,提出一个新思路:能不能与旁边两户村民商量一下,让他们把围墙退进去一点?朱大江说,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想过,之所以没有去尝试,是因为这两家的道地本就不大,进深仅两三米,再让他们往里退,道地就更小了,以后晒谷、晒笋干都不方便了。要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实在没把握。不过,现在也确实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不妨去试试。

第一次登门 老太没回应

93岁的汪杏金老人,从年轻时嫁过来就一直生活在榆树边。她膝下有3个儿子1个女儿,已是四代同堂。大儿子、二儿子居住在河对岸,小儿子在小越街道办企业。

老人的二儿子朱小校说,这棵老榆树一直伴着他们成长,承载着儿时的欢乐。1997年,因暴雨河岸坍塌,榆树倒伏,也是弟弟朱正校出资修河岸,将榆树扶了起来。

对老人来说,这棵已有多株分叉的老榆树更承载着她的大半生记忆。老人夏天不喜欢开空调,大榆树的枝蔓能给朝东向的客厅遮住毒辣的阳光。夜晚时,树旁又聚满了纳凉的村民,大家说说笑话,拉拉家常,生活闲适而充实。

如果没有了这棵树,这些都将不复存在。

“老人耳背,我们需要很大声说话,她才能听得见。”朱大江说,第一次他和片长朱锐均上门时,反复与老人说,一旦做好了路,环境就变好了,周边也整洁了。老人的嘴嚅嗫着,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说这棵树不能挪地。

朱小校说,村干部上门来说后,母亲开始时确实舍不得。老人居住的是大约3.5米高的平房,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翻修。围墙往里退后,不光平房外面的花坛小了,墙面、地面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他们三兄弟,都听母亲的,只要她点头同意,他们没意见。

第二次登门 老太同意了

“3天后,挖掘机已开到了大榆树地段。如果做不通工作,工程只得暂停。”朱大江说,他们不得不再次硬着头皮上门。不曾想,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为了大家的利益,也为了保全这棵树,她愿意收缩围墙。

另一户需要做工作的是朱洪章一家。由于地处转角,他家需退进去的面积更大。有了汪老太这个好榜样,村干部感觉信心足了很多。当他们第3次走进朱家,没想到刚说了几句,朱洪章就表示同意。54岁的朱洪章昨天向记者坦言:“刚开始多少有些顾虑,好好的院子需腾退10多平方米。但后来想,这一带以前开不进车,自家退进一点围墙做路通车,给村里人带来方便的同时,自己家也同样能受益,思想就通了。”

今年7月底,整治工程完工并全线通行。8月7日,省小城镇综合整治验收组走进永和镇,听说了老榆树的故事,专程到现场实地验看,感谢两家农户的配合。

而今,因退进围墙三尺余,汪杏金老人的房子壁墙与围墙紧紧“咬”在了一起。朱洪章由于平日忙着外出干活,院中遭挖掘机作业时挖破的几处地面还没来得及修补。鉴于两家退进围墙都没提任何要求,村委主动提出进行适当补偿。

朱巷村两户农家舍小家为大家、甘愿退进围墙三尺余的故事,让全村村民十分感动。已有村民向村委提议,古有《三尺巷》的故事,今有老榆树的故事,村里可以在这儿专门设个景点,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

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朱大江的嗓子已沙哑两月有余。他感慨地说,农村工作难度确实不小,但只要真心去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难,思想觉悟高的大有人在,而这正是大家合力打造美好新生活的基础。


作者:记者 杜静静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