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青竹层层、群峰叠翠,脚下细流涓涓、清澈见底,野生小溪鱼欢快穿梭……昨天,记者走进新昌县巧英乡,巧英水库流域的如画美景引人入胜,难怪越来越多南来北往客在此心醉神怡,流连忘返。
这方美丽的水土,更是巧英乡村民引以为傲的资本。前不久,全市首个乡镇湖库保护公约——《巧英水库流域生态保护公约》经巧英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这份承载着殷切期望的“美丽公约”,将开启村民自觉守护绿水青山的新篇章。
美丽公约紧盯湖库保护
巧英水库是绍兴的“母亲河”曹娥江的水源地,建于上世纪70年代,总库容达2713万立方米。多年来,水库担负着防洪、发电以及附近羽林、大市聚等7个乡镇(街道)的农田灌溉任务。
今年4月以来,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巧英乡人大主席团结合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制定了《巧英水库流域生态保护公约》草案,并于7月下旬提交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讨论,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
《公约》明确了“全民行动,积极开展三治一提升工作;不乱倒垃圾,将生活垃圾分类后放到就近配备的垃圾桶内,以便分类清运处理;不向巧英水库流域水体随意排放污水,倾倒建筑垃圾”等8条约定,内容涵盖垃圾分类、畜禽养殖、林木保护、污水排放管控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适用于长期生活在巧英乡的村民,也适用于在巧英工作、旅游、走亲访友的人员。
“我们希望全民参与巩固和改善巧英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行动,共同守护‘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巧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郭向前向记者道出了制定公约的初衷。
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巧英水库流域生态保护公约》的出台和实施,为巧英乡人大今后开展依法监督、精准监督提供了有力依据,对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和示范作用。
出台公约基于意识转变
“乡规民约”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靠村民、游客的自觉,不然只能沦为口号。巧英乡敢于提出这样一份公约,其底气来源于村民们的意识转变——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大部分村民心中的“头等大事”。
“对巧英而言,抓好生态环保就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最大的发展力。”郭向前说,这些年,村民对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提升。“面对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村民们一致认为,要把对巧英水库流域的保护标准提升到饮用水源保护标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少村民也因此尝到了甜头。上月,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王芳在巧英乡莒根村住了半月有余。“每天,伴我入睡的是巧英清新的空气,夜空繁星点点,仿佛触手可及。这半个月的住宿费花得值!”王芳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莒根村党支部书记金忠秀说,这些年,各级政府重抓“五水共治”、“三治一提升”、垃圾分类等工作,家门口的溪流、巧英水库的水质都有了很大改善,村民的保护、监督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好环境就是我们的最大资本,因此要把环境保护好,把村庄建设好,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自然就增长了。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些天,巧英乡的干部群众正在积极开展公约的宣传指导工作,《巧英水库水源保护实施意见》也在审定之中。与此同时,巧英水库流域的一些建设工程被叫停,部分企业正在逐步搬迁或转型,绿色无污染的生态旅游项目也在规划中……
“有了公约,抓住了生态环保这个‘牛鼻子’,就找到了适合巧英的乡村振兴路径。”郭向前说,下阶段,巧英乡将加大保护公约的宣传、实施力度,营造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市治水办常务副主任方林苗表示,巧英乡人大从乡镇层面制定、通过并实施《巧英水库流域生态保护公约》,意义深远。它是对中央、省、市陆续出台深化河湖长制意见的积极探索,更是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有效做法。
“这一做法可以作为样本在全市推广。假如全市每个湖库、每个河道都有这样的公约,我们的企业、周边生活的百姓都能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公约的践行中,天蓝、水清、湖美的景象将随处可见、随时可见。”方林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