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钱先生去美国出差,他吃惊地发现,美国的人行道上很少见到盲道,却经常能见到盲人在人行道上行走。相反,在我们身边,几乎每条城市主要道路都铺设有盲道,却很少看到有盲人在盲道上行走。我们的城市为什么只见盲道不见盲人,我们身边的盲人是如何解决出行难题的呢?针对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胡诚浩 摄
原因一
盲道被占用
盲人不敢出门
今年22岁的朗朗(化名),来自安徽阜阳,来绍兴一年多了,一直从事推拿工作。相比店里其他盲人技师,朗朗的视力水平还算可以,只是弱视,属于二级视力残疾,平时还能看看手机,从宿舍到推拿店这段路,他也可以一个人正常行走。但是,他的生活圈却仅仅局限在这两点一线,如果要去其他更远的地方逛个超市,买点东西,必须找个人陪同。
“不熟悉的盲道我不敢一个人走,因为我是弱视,有时候盲道上摆着东西会注意不到,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久而久之也就不太敢一个人出门了。有其他朋友出去时,我才会跟着一起去,一个人真的不太敢走盲道。”朗朗说。
其实这两年,有关部门在盲道上的整治力度不小。曾经设置在盲道上的早餐摊、报刊亭都已被取缔,占道经营的现象几乎绝迹,对人行道车辆违停的处罚力度也很大,但盲道被占用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越城区解放路,在2000年前后,越城区第一条盲道便设立于此。记者看到,盲道被占用的现象,在解放路上随处可见。在解放路府横街口,一辆货车开上了人行道,停在一家服装店门口,后门敞开正在卸货,盲道也被无情地压在了车轮下。
在解放路鲁迅路口,许多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鲁迅故里附近的人行道上,10多辆电动自行车的后车轮都压在盲道上。在解放路塔山文化广场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大堆建筑材料“封锁”住了人行道,几块钢板直接将盲道阻断。由于解放路上正在开展立面改造,许多钢管更是直接插在盲道上,成为“拦路虎”。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许多盲道的设置也有些不合理,原本笔直的盲道,常常会出现“90度”的转弯,弯弯斜斜的盲道,让盲人走得很不舒服。有些盲道甚至还是“断头路”。
原因二
全市1万多盲人
就业率不足20%
除了盲道不够畅通,还有别的原因吗?“盲道上见不到盲人,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盲人就业面窄、就业率低有关,大部分盲人在选专业的时候只能考虑推拿按摩、钢琴调音,就业率非常低。”市盲协主席董大寨如是说。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绍兴全市共有持证的视力残疾人11510人,其中一级视力残疾盲人2945人、二级1449人、三级1516人、四级5600人。从数量上来看,我市盲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并不少。2017年末,我市常住人口已突破500万人,也就是说,500个人里,就有一个盲人。
但盲人的就业率却远低于普通人。董大寨告诉记者,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市的盲人整体就业率不足20%,从事的职业以推拿师为主,这些职业大多工作环境固定,很少出街,所以我们现在在盲道上看到的盲人越来越少。
“但这丝毫不影响盲道的重要性。”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博士白文杰认为,盲道极大地方便了盲人的生活与出行,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爱与温暖,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他认为,让盲人真正走上盲道,一方面需要减少占用盲道的现象,为盲人出行提供畅通无阻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在盲人就业上,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美国人行道为什么盲道少,盲人却走得多?就是因为他们的盲人就业面更宽,各行各业都有盲人的身影,所以他们会更频繁地出现在马路上。”白文杰说。
黄霄 摄
原因三
70%盲人在农村
却没有盲道
盲人更集中于农村,也是城市盲道上很少看到盲人的原因。
从市残联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市1万多名盲人中,70%的盲人居住地在农村。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农村拥有庞大的盲人群体,但是相比城市,农村里几乎见不到盲道,农村盲人的出行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着董大寨的一块“心病”。早在2年前,他就曾策划过“助力农村盲人出行”的志愿活动,让志愿者们深入农村,带着农村里的盲人出门买菜购物,解决农村盲人出行难问题,但这样的志愿活动很难长期开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能够帮助他一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帮助农村盲人的救助体系。“有陪护出行需求的盲人提前提出预约申请,陪护志愿者自愿认领,然后根据约定时间,上门陪护农村盲人出行,解决他们的出行难题。”董大寨说,这是他的一个设想,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有很大的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帮助。
出路
智能时代
城市应让盲人更便利
陶先生视力没有光感,属于一级视力残疾,平时出门都靠一只金毛作为导盲犬。遇到障碍,导盲犬都能帮他主动识别。而且,狗的记性也非常好,带着走一两次就完全认识路了。
绍兴的公交车也比较人性化,允许导盲犬上车,但对陶先生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在公交车站候车的时候,不知道来的公交车是哪一路车。
“有时候听到的声音是车辆转弯,车辆靠站请注意的广播,没听清是几路车到站。也有的时候同时来了两三辆公交车,不知道哪一辆才是我要上的那辆车,坐错公交车后面就会很麻烦。”陶先生对记者说。
陶先生说,他之前去过广州,那边的许多做法很人性化,建议绍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借鉴。陶先生介绍,早在前几年,广州就有一款名为“听听巴士”的APP发布,越来越多生活在广州的盲人乘车时只需打开APP,摇一摇手机,APP便会自动告知身边的站台以及站台可以乘坐的公交线路,到站台候车时还能听到“公交车还有几站到站”等信息,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已有上百条公交线路纳入该APP数据库。
此外,在杭州、成都等城市,还出现了“会说话”的信号灯。“现在是红灯,禁止通行。”盲人走上斑马线就能听到语音和文字提示,不同的信号灯还伴随着长短快慢不一的滴滴声,为盲人过马路提供方便。
在国外,还有专门为盲人发明的一种声纳鞋,鞋底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前方出现障碍物,鞋底就振颤起来,其振颤的强度会因障碍物的远近、大小而变化,振颤声音或大或小,相当灵敏。还有一种适合盲人使用的探测器,可以挂在脖子上,当前方出现障碍时,脖颈上会有明显振动感,盲人如果手持盲杖,颈挂振动仪,走路就更安全。
■链接
1991年,北京率先在国内建成第一条盲道。2001年,《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开始在全国实施,规定城市中新改建的主路必须铺设盲道。中国的盲道修建热潮始于2005年,因为这一年“全国文明城市”开始评选,盲道的覆盖率是评选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市的第一条盲道始建于2000年左右,即越城区解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