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本报报道了省级文保单位陈洪绶墓荒草萋萋,不堪凭吊。笔者随后进行了“跟进”:越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人士表示,他们会给陈洪绶墓地设立标识,也会派人进行清扫。作为一篇报道,有了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欣慰之余意外的是:前几天,陈洪绶老家——诸暨枫桥镇政府传来消息,他们主动与越城区鉴湖街道对接,要求给陈洪绶墓地设立路标等。枫桥镇宣传委员说:“看到报道后,作为陈洪绶的老家人内心有愧!主动上门前去对接,毕竟是他们的地盘也是他们的文保单位,希望能做好后续的管理!”
这一结果皆大欢喜,但是,再一细想,笔者还想说几句。一是为枫桥镇政府的这句“老家人内心有愧”感动;二是对他们的“别人的地盘,我也来负责”的工作精神点赞。
绍兴,素有“名士之乡”的美誉,人杰地灵,俊彦辈出。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魏晋南北朝的大政治家谢安、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元明清时代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王冕、杨维桢、徐渭、陈洪绶、张岱,理学家王守仁、刘宗周,近现代著名教育学、文学家和科学家蔡元培、经亨颐、马一浮、鲁迅、马寅初、竺可桢,等等,他们都以其照人肝胆、千秋功业和杰出成就,照亮了祖国灿烂的历史星空。
他们中的不少人百年之后,栖居地仍在家乡,譬如越城区有陈洪绶墓、王守仁墓、徐渭墓,上虞有王充墓、谢安墓,嵊州有王羲之墓,等等。作为后人,我们在为先贤的成果和声名自豪之时,却忘了他们现在哪里。
陈洪绶墓荒草萋萋,不堪凭吊,让我们挺尴尬,但这绝非一个个案。它可能与经济有关。大凡能够带来旅游收入的都会被挖掘,但在国人的固有思维里,一般少有人会去看名人墓。因为缺乏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动力,名人之墓也就少人关注,久而久之,只好任其荒芜。
陈洪绶墓荒草萋萋,不堪凭吊,令我们审视自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名贤墓冢的保护不能仅仅从经济价值考量,更应重视其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大力挖掘乡贤文化的今天,我们理应保护好名贤墓,且绘制名贤墓地地图,通过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前去凭吊。
先贤为我们争得了无上荣光,是时候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