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越城区马山镇一家名叫“苏泊尔”的制药企业传出消息: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发出了“地加瑞克”(一种多肽类前列腺抗癌药物)原料药。瑞士的跨国医药巨头“诺华制药”抛来了新药研发合作的“红绣球”,并以每克6000元的高价进口了这种原料药。(据8月15日《绍兴晚报》)
如果没有记错,前来合作的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药企原型的“诺华制药”。而更神奇的是研发出的原料药一克价格要6000元,是黄金价格的20多倍。获得跨国医药巨头的青睐,又创下了绍兴原料药的高价神话,该新药一改人们对绍兴制药行业的低端印象,也为原料药绿色高端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本。
在配方药物中,原料药是其中真正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原料药产业是整个制药工业中十分基础的一环。作为原料药生产大市,绍兴企业数量较多,但是规模普遍不大,生产设备较落后,研发投入也不高。从原料药产业结构来看,所生产的原料药以大宗出口为主,往往价格低廉,甚至陷入到了低价恶性竞争当中,日子过得艰难。与此相反,绍兴从事尖端原料药研发的企业,尽管数量并不多,但在环保政策日益趋紧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反而蒸蒸日上,日子过得滋润。
原料药企业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是由自身实力、发展路径决定的。众所周知,工业化生产难免会产生污染,原料药企业是环保重点监控的对象。眼下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料药企业如果重复传统的落后、低水平的生产工艺,还是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定是一条“死胡同”。日子要想过得“滋润”,原料药企业就要瞄准尖端医疗技术、生物制药等前沿方向,向绿色高端制药挺进,向专利型的原料药进军,这才是行业发展“王道”。当企业研发出一款“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料药时,开出每克动辄成千上万元的单价,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一方面是环保的高压政策,一方面是研发大投入的“门槛”,原料药绿色高端化发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原料药企业首先要过“环保关”,治污能力及成本将成为未来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治污能力强,发展才能兴旺;其次,要不断积累药物研发的技术和人才,眼下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制药工业转移,已从单纯的原料药生产转向了高端制药的合作阶段,“苏泊尔制药”的案例表明,这个过程给了众多原料药企业跃升发展的机会。从本质上讲,这也是原料药企业锤炼内功的过程,只有制药工艺水平提高,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两条腿齐步走,才能最终吸引众多跨国高端制药客户的关注,获得订单的机会就会随之大增。
欧美跨国医药巨头的不少天价创新药物,背后的原料提供者往往是中国的原料药企业。会生产原料药,却研发不出创新药,这是为何?因为原料药和创新药之间,无论是研发过程,还是工艺水平,都差着十万八千里。原料药企业也要志存高远,既要积极开发高端原料药,更要积极向下游高端创新药转型,这才是药企发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