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稽山街道,有一群“讲茶师”,但他们不是讲茶道的,而是街道里的“老娘舅”。“吃讲茶”是老绍兴调解民间纠纷的一种传统习俗,受“老娘舅”调解矛盾的启发,稽山街道几位热心人士就此牵头成立了稽山街道“吃讲茶”协会,运用老办法来解决社会新问题。据悉,协会自2010年成立至今,共调处各类纠纷矛盾170余起,成功率达97.1%。“吃讲茶”协会的出现,有效筑起了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积极作用。
吃茶讲理,真情换真心
“吃讲茶”协会的雏形是由几名热心人士牵头,邀请基层经验丰富的居委会、社区书记、主任,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协助街道调解矛盾。2010年,稽山街道村改居全面完成,由拆迁安置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逐渐露头。由此,一些基层经验丰富的居委会干部和社区主任、法律工作者等被纳入了“吃讲茶”协会,经常被要求去调解。
稽山街道黄墩头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姜建华就是“吃讲茶”协会的一名讲茶师,一旦有纠纷要调解,大家都会想着他。去年街道内的稽山居委会要拆迁,其中有5户人家拖着不肯动,街道遂请来了他去做工作。姜建华说,他也没其他能耐和特长,靠的就是一张嘴。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站在群众立场说话,一方面坚持政策原则底线,最终把他们说动了。
吃茶讲理,“讲茶师”靠的是耐心诚心,更多的是真情换真心,筑起了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稽山街道有关干部说,在一些非理性上访、非理性诉求面前,街道和社区干部往往沟通比较困难,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窘境。但是通过“吃讲茶”协会出面,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仅2017年,协会内的“讲茶师”就参与积案化解8起,参与调解家庭纠纷9起,协调拆迁补偿12起。
调解矛盾,热心人参与
姜建华还是“吃讲茶”协会的会长,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他的威信相对比较高,很多矛盾到了他手上,都会被成功调解。有些矛盾几年都得不到解决,但是到了“吃讲茶”讲茶师跟前,往往一个上午就基本平息了。
苗山社区老徐与邻里的隔阂有两三年了,他一直找社区要说法,但都得不到妥善处理。老徐之前是位老师,讲起道理来也是有理有据,而且纸质材料也写了厚厚一叠。原来,邻居家的天井里养了一群鸡,整天臭气熏天,让他难以忍受。另外,邻居是卖音响的,还时不时在房间内播放音响,他觉得这是严重的扰民。社区处理不了,便找上了姜建华等几位讲茶师。为什么养鸡?为什么放音响?在和老徐的沟通中,讲茶师们马上发现,原来老徐和邻居的纠纷根源在一堵墙上。邻居好心花钱筑起了墙头,却被老徐他们误会而不领情。一上午的沟通,难题马上消化。“谢谢你,我懂了!”老徐只抛下这么一句话,风波就此平息。
“吃讲茶”协会的名气渐渐大了,主动找上门的群众也多了,热爱这份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士也多了。姜建华说,协会结合选拔草根性、群众性标准,专门吸纳一些讲茶师,大家组团服务,寻找街道内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突破口,群策群力化解疑难。没想到,这一做法激发了热心人的参与,其中不乏法律工作者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美东社区的严仲华也是一位讲茶师,他家门口一直竖着一块“民间人才调解员”牌子。所以,邻里们一有纠纷,都会主动找他来帮忙。苗山社区的居民鲁建国和严德华也是讲茶师,一位是律师,一位是物业公司经理,还有水电方面专长。所以,因为两人的专业特长,社区邻里有矛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俩。
打响品牌,为和谐出力
“吃讲茶”协会从最初60多人,到现在135人,但在姜建华看来,毕竟还是个民间组织。“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应该打响‘吃讲茶’品牌。”姜建华说。
据了解,坚持“政府助手、当事人帮手”的定位不变,这几年讲茶师的队伍正不断壮大,参与调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协会还专门设立了自己的章程,以制度规章的形式规范操作,更好地参与调解。制度明确,调解时,纠纷双方可以邀请亲朋好友为“茶客”(双方各不超过5人),协会指派“讲茶师”等与他们喝茶,陈述,调解。“讲茶师”往往会用细腻的说法,通过辩理、说理、明理,让当事人明白事理,最终化解矛盾。
目前,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吃讲茶”正在逐步变成街道一块响当当的调解招牌。随着街道“大走访”活动的开展,街道居委会干部通过走访会把企业发展、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弄清楚,把一些风险矛盾递交给“讲茶师”,通过“吃讲茶”,对问题梳理归类,明确列出解决的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责任主体,为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