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检察院举行了以“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为主题的公益诉讼检察开放日活动,通报了我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一周年以来的情况,重点介绍了一些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听取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部分行政机关负责人对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建议。
打击损害公益行为不手软
公益诉讼制度实施一周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的期盼,重点抓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用心守护食品安全、保护国有财产、破解地方行政执法监管难题等。一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59件,启动诉前程序案件51件,包括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46件。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38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5件。截至6月底,在法定回复期届满的36件行政诉前检察建议中,行政机关已纠正违法或者履行职责35件,取得良好监督效果。
去年年底,新昌县检察院发现当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医疗污水违规直排的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且极易引发疾病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该院立即向相关监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接到检察建议后,该部门立即制订整改方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最终立案查处3家医疗机构,责令限期整改47家。此外,当地政府部门还投入700多万元展开了全县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在市检察院专项督查下,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医疗废物、污水的拉网式专项检查。
插上科技翅膀强化取证能力
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公益诉讼工作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准确把握服务大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有的放矢选准重点监督事项,将重点关注绍兴古城保护、违章建筑拆除、土地占用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外部协作,与行政机关、法院等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形成公益诉讼工作的相关配套机制,继续发挥诉前程序的重要作用。发出检察建议后,及时与行政机关对接,激发行政机关主动纠错的能动性,及时推动损害公益问题解决,提高办案质效。
此外,还将进一步强化科技融入,重视科技装备建设,广泛使用无人机、电子眼等科技装备,加快探索绍兴检察的“互联网+”调查模式,提高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