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有道之墟。在这个历史悠久,散发着越文化遗韵古镇的称山脚下,有一位民间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自己对根雕、盆景、园林艺术的爱好。如今,须发花白,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水根,精气神依然十足,穿着一身自己缝制的米白色中式服装,俨然一位“世外高人”。
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老人,在道墟街道肖金村的一处院子里,陈水根正戴着老花眼镜,拿着榔头、雕刀在一截树根上忙活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飘荡着工具碰撞发出的“叮叮”声,绵长而安宁。
小小盆景装载五彩世界
说起自己的兴趣爱好,陈水根告诉记者,童年时候的他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但对手工艺却很喜欢,经常会做些小玩意儿。17岁那年,他开始外出跑码头,把全国多地的山水风貌尽收眼底,这些都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记者看到,在陈水根家门口的台子上摆放着3盆盆景。“这3盆主题分别是‘越王勾践’‘大禹治水’和‘鉴湖景色’,材料都是从宜兴买回来的。制作一盆盆景大概需要三四十天。”陈水根告诉记者,“鉴湖景色”是他在游玩鉴湖的过程中,把景物都记下来,回家之后再慢慢琢磨成形,怪石、树木、长桥、乌篷船和人都有一定的比例,搭配好了就能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在院子一角的水池里,一座小型的假山引起记者的注意。只见山脚下,一只乌龟陪着姜太公在钓鱼;山腰处,亭子两三座、行人四五个,还有两座木桥横跨在断崖之间;而在山顶,三棵松树郁郁葱葱,俯视着整片大地,一个活灵活现的景区被陈水根“搬弄”到了院子里,而像这样的盆景、假山满院都是。
精美木雕传承不朽手艺
在雕刻“金丝木单龙戏珠”这件作品的时候,陈水根总特别留意每月农历十五的夜晚,只要天气晴朗,月光就正好照在陈水根老屋东面的墙上。此时,他就会不厌其烦地依据倒映在墙面上的影子,用身体模仿“龙”的各种形态,尽可能地雕刻出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三个多月后,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
当然,木雕的制作过程并非全都一帆风顺。为了能找到一些适合制作木雕的树木和树根,陈水根总是去家附近的山上寻找、挑拣,由于很多木雕作品都是由树根和树木拼凑而成,除了要找到大型的树木和树根外,他还会捡一些小树根作陪衬。“像‘金丝木单龙戏珠’的主料就是被废弃在山上,我足足找了6个人才把它拉回来。爪子是用一些平时积攒的小树根拼接起来的。”陈水根说起这件作品面露自豪。而这些造型奇特的木雕都是他自己琢磨着手工制作而成。
除此之外,“大鹏展翅”“金牛出洞”等木雕作品也被陈水根妥善保管。他说,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喜欢这种手工艺品,也没多少人愿意传承这样的手艺,但还是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在他的家族里代代相传。
园林艺术增添生活乐趣
捣弄盆景、木雕之余,陈水根还喜欢种一些花花草草,并把它们修剪成型。在陈水根的院子门口,是一棵被修剪成六层的松树,从下往上,一层层变小,每根树枝下面都悬挂着一块砖头。“这是仿照杭州六和塔的模样修剪的,目前处于定型阶段,过年就能看到精美的成品了。”陈水根说。
听着陈水根的介绍,随着他的步伐,记者来到了“二龙戏珠”的园景前,3棵松树被分别修剪成两条龙和一颗球的形状,多余的树枝被巧妙地修剪成了龙角和胡须,栩栩如生。另一旁,一棵小樟树被修剪成三颗球形,寓意着团团圆圆。“这形状得先用一根钢管支撑起最上面的球,修剪掉边上的树枝防止它向外生长,三颗球之间用粗壮的藤蔓连接起来,最终定型大概需要七八年时间。”陈水根说起园林艺术也是一脸自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十年来,陈水根对木雕、盆景、园林艺术的热情从未减退,他不断地学习、精心地制作,将偌大的院子装饰成了一个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