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五水共治 治出生态绍兴 >> 治水时评
打造“河湖景观”要填补生态休闲空白
2018年08月06日 15:21:2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近日,我市出台《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打造“水网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河湖水环境,加快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河湖生态修复行动,推进河湖智慧化管理,建成美丽河湖80条(个),呈现“一河(湖、库)一景一品一韵”的河湖景观。

自“五水共治”以来,水乡绍兴的水质有了明显改观,江河湖泊重现生态之美清洌之趣,“大禹鼎”花落绍兴足以证明全市人民的治水之功。如今,美丽河湖建设方案的出台,可谓“五水共治”的升级版,也是后治水时代的绍兴模式,定位于“美丽”,强化排涝功能,注重生态修复,实现智慧化管理,使河湖不仅有颜值,而且更富水利价值,并将纳入数字化的长效管理。从单纯的还水质以清澈,到综合性能的提升,绍兴的美丽河湖有望成为城市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成了浙江大地的富民法宝,无论是理论发源地的安吉余村,还是其他拥有绿水青山的山区乡村,都纷纷走上了卖风景卖空气的旅游休闲致富路。绍兴拥有大量的优质水资源,为什么就不能围绕“绿水”做文章?为什么就不能将美丽河湖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我觉得这个实施方案的出台是个很好的契机,或将成为“两山”理论在绍兴的生动实践,让湖光山色成为旅游新卖点,让两岸风光成为休闲新产业。

让河湖景观成为一种生产力,成为旅游休闲的软实力,需要有大开发大规划的思维。要及时填补河湖沿岸的资源留白,主打休闲牌,突出生态观光,把环湖游步道、环湖骑行、休闲农业、水上游乐、农庄经济、特色民宿、花田乐园、趣味渔业等旅游休闲项目发展起来,以河湖为核心带动周边的经济转型与发展转型。美丽河湖本身就是优质资源,我们所要做的是资源再优化,不能让这个水资源孤立起来,应该有更多的串联意识与混搭效应,把一个个景连成一片景,把一个个点抱成一个团,这样的成功范例并不鲜见,譬如“隔壁”杭州萧山的湘湖景区,就是美丽河湖转型休闲景观的一个典型。

河湖景观的卖点不止于那一泓水域,而应与岸上的风情、休闲的体验、游客的互动、文化的渊源等多种元素相综合,河湖只是一个媒介,撬动着休闲产业的兴起。五年内将建成的80个河湖景观应该根据各自特色分层级进行保护性开发,或以文化内涵定位,或以周边环境匹配,或以主题公园营造,或以水上体育做强,要有专门的规划,要有一湖一景的具体举措,更要有河湖景观产业化的推进细则,为绍兴旅游休闲业的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最近,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公布了“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秋季养生到茶乡20条线路”,我市柯桥区的“御茶古道·日铸茶文化旅游线路”名列其中。这条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道,如今一下子成了“国字号”游线,背后的旅游文化依存功不可没。正是舜王庙、五百岗、香雪梅海、千年香榧林、平阳寺、云门寺等旅游景点共同烘托了御茶古道的文化氛围,提高了旅游观光的含金量。倘若将一条古道换作一条河,能不能有更多的文化元素来衬托这条河的旅游价值,能不能发现并填补更多的休闲元素与旅游体验,正是河湖欲成景观所要努力的地方。


作者:苏小坡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