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长塘镇和新昌县大市聚镇在垃圾的处理上颇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把笋壳变成有机肥,一个则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归根结底都是在垃圾减量的同时变废为宝,这对解决当前农村垃圾出路问题来说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达到1.6亿吨,而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填埋所需要的土地对国土资源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当然是要从源头上减量,即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就开始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比如避免过度包装等。当然,从源头完全杜绝垃圾产生并不现实,我们还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综合利用上,即通过垃圾分类将那些可以作为资源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分流出来,变废为宝。
事实上,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如一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一吨易拉罐能转化成一吨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其他诸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只有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才能最终减少垃圾的填埋量。
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需要树立起科学、全面的垃圾管理理念,针对前端的垃圾分类、中间的以及末端的综合处置进行整体规划,实现从源头到末端共同发力,比如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并推广垃圾分类制度,以及完善相关的垃圾收集、细分和储运制度;企业销售终端提供支持,开发农村生活垃圾原位减量资源化设备、垃圾分类智能化巡检系统等;媒体和学校等则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营造“垃圾减量,人人有责”的氛围,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垃圾减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垃圾综合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