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柯桥区平水镇“夕阳红”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8名来自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热衷群众工作、有较高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及社会贤达等组成的调解志愿者成为“老娘舅”。
6年纠纷一朝解决
“农村里的纠纷,有时用硬绑绑的法律条文很难做得通工作,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双方都心平气和,调解才能顺利成功。”昨天,调解工作室负责人许国兴说。
“前段时间,平水镇一笔被拖了6年多的工程款,经相关各方的走访,最后一次性调解成功。”许国兴说,这起纠纷虽然金额仅7500元,但农村里这种小纠葛不处理好,会埋下隐患。
6年前,发包方杨某在平水会稽村和西湖桥村交界处建一幢房子,以包清工的形式由姚某、袁某和朱某3人承建(其中姚某、朱某是泥水匠)。工程完工后,姚某和袁某去向杨某要工程款,均说自己是承包方。而姚某说袁某只是做小工的,只能按小工工资发放。袁某却说自己是承包方之一,必须平均获得工程款。因各方当时只有口头协议,使得案件显得复杂。
“你们3人协商不好,这笔工程款暂时不付,待协商出结果后再支付。” 发包方杨某说,如此一直僵持不下。
就这样3人一直僵持了6年。两年前,袁某患上重病,家人再次去同姚某他们协商,但姚某执意认为袁某只是个小工,最多只能得100元/天的小工工资。双方争执不下,剑拔弩张,后在村民的劝说下,才没有让事态恶化。但工程款处置仍没有结果。
在机关退下来的许国兴,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接到这个案件后便摸准了关键。他在一周时间里,经过对各方走访调查,摸清工程来龙去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合理安排。
“虽然你是泥水匠,但具体到这个工程来说,在工程承揽过程中,袁某是起主导作用的。”因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姚某和袁某两人,许国兴先同姚某作了个别谈话,袁某先得到这个工程的信息,并大致谈妥后才请姚某、朱某一起来做这一工程。因此,把袁某当作承包方之一,有其合理性。何况袁某患有重病,大家乡里乡亲的,就算出于爱心,也没必要计较这几千元钱了。
然后,许国兴又同袁某、朱某作了沟通,最后,他将承包商和项目方召集到一起进行调解。决定把这笔工程款按每人出的工数,除掉石灰、沙泥等材料费后,按工数平均分派。袁某做了8.5个工,姚某做了12.5个工,最终结算出来袁某可得钱款2000元左右。
“给老袁2500元吧!”姚某和朱某主动提出这一分配方案,让调解现场充满了暖意。这起拖了6年多的纠纷终于得以妥善解决,也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已成功调处矛盾22件
“这两天还有一桩事情在调解,缘由是道路施工未设置警示标志,会稽村一村民经过时车毁人伤,要求施工方赔偿。”昨天,这个“夕阳红”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孙泽良对记者说,这桩事情,调解起来也有些费劲。
“这批调解员大都是村里或机关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威望。如小舜江村的老村支书黄慧琴、同康村老村支书孙泽良等,年龄最大的是会稽村原党总支书记唐勤江,今年已有69岁。”平水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这些“老娘舅”还是蛮给力的,积极协助调解镇域范围内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处置镇域范围内的疑难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同时还协助各村(社区)开展民风淳化工作,帮助各企业优化周边发展环境,当好文明新风倡导员。
“这些热衷群众工作的调解员有着丰富工作经验,轮流坐班参与群众接待和案件调解工作,发挥余热,展示了‘夕阳红’的魅力。”平水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农村基层问题疑难复杂,调解矛盾纠纷也困难重重。考虑到这一点,平水镇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参与信访化解工作。调解工作室从5月份试运行以来,目前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2件。
“农村里好多纠纷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使矛盾激化。”平水镇政府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说,调解工作室为矛盾纠纷双方搭建了一个沟通协商的平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